起搏心电图讲座之二十八药药物电解质及急
一、一般药物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
起搏器的基本功能主要是指起搏功能和感知功能。影响起搏器功能的基本因素有起搏器和电极系统的自身因素、电极与心内膜接触情况、心内信号和机体的生理变化、药物和电解质的影响等。
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药物可降低起搏阈值,而倍他乐克(心得安)、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拉帕米(异搏定)、奎尼丁等药物均会提高起搏阈值,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对起搏阈值影响较小。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
植入起搏器患者常因并发心律失常而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与药物种类、剂量及电极类型等有关。一般应用常规剂量时,对起搏器功能不会造成影响,但应用过量或中毒时,可影响起搏和(或)感知功能。故起搏器患者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经常复查心电图,借以观察有无Q-T间期延长、有无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及药物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
(1)对起搏阈值无明显影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ⅠA类的普鲁卡因酰胺、Ⅱ类的普奈洛尔、Ⅲ类的胺碘酮、索他洛尔、依布利特及Ⅳ类的维拉帕米对起搏阈值均无明显影响。
(2)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起搏阈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ⅠA类的缓脉灵、ⅠB类的利多卡因和美西律、ⅠC类的氟卡尼、恩卡尼和普罗帕酮会不同程度地增加起搏阈值。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激素电极的起搏阈值则无明显影响。
为避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一方面植入起搏器时尽量选用激素电极并设置较高的输出能量,另一方面尽量选用Ⅱ类、Ⅲ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三、电解质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
电解质对起搏阈值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静脉滴注林格氏液可降低阈值20%~30%,氯化钾和胰岛素合用将提高起搏阈值20%~40%,3%高渗氯化钠将提高阈值50%~60%。
四、急性心肌梗死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时,因心肌除极向量的改变和细胞内外离子的变化,QRS波幅降低或极性改变将会影响起搏器的感知功能;梗死后心肌的应激性增强和心室颤动的阈值降低,低能量的电刺激可诱发心律失常。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调整起搏器输出能量时应注意不可过高,以免诱发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五、生理因素对起搏阈值的影响
生理因素会影响起搏阈值,其波动范围在基础水平的50%左右,如睡眠中起搏阈值可提高36%,而运动时则下降25%。
作者简介
何方田,年8月—年3月在浙江大医院工作,年4月调入浙江大学医院。从事临床心电图工作27年,自年起,负责《心电学杂志》“思考心电图”栏目的编审工作,每年均参加浙江大学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举办的“全国心电图提高班”的教学工作;年、年负责浙江省心电学专业初级、中级职称晋升考试命题;--年任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自年起,每年均参加浙江省心电教育中心“心电图岗位培训班”的教学工作;自年起任《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学杂志》编委。擅长疑难、负责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与诊断,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学杂志》、《浙江医学》等刊物上共发表70篇论文,其中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任吴祥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心律失常梯形图解法》第一副主编,并撰写6章约24万字,参与朱力华教授等主编的《专题心电图速查手册》部分章节的编写。于年、年两度被中国心电学会评为中国杰出心电学工作者。
投稿邮箱:tougao
aiai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