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肺癌病人的临终心理关怀
一、肺癌病人临终心理特点
(一)对诊断的心理反应 慢性咳嗽尤其是咯血、血痰常常是肺癌的危险性标志,但是病人尤其是吸烟的病人却常常故意忽略这些症状。因为他们更愿意将这些症状归结于诸如支气管炎等一般性疾病,而对可能患肺癌的事实却加以回避、否认。所以一旦被确诊为肺癌,病人的最初反应是不相信和震撼,继而出现对死亡的恐惧,引起持续数周的适应困难,然后才寻求治疗。
(二)对疗护的心理反应 肺癌确诊后已经晚期甚或难于手术的事实,往往导致病人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焦虑、抑郁、退缩甚至拒绝其他治疗。肺癌病人的情绪困惑,尤其是抑郁、焦虑是相当严重的。睡眠障碍可以反映心理紧张、焦虑、抑郁的程度,所以可以通过观察睡眠加以判定心理反应的严重性。对此,临终关怀医护人员和家属亲友应该给予支持、鼓励和安慰,减轻病人的抑郁、绝望等情绪,并重建希望。
(三)病人与家属之间的反应 大部分病人不愿意向家属告知自己的恐惧,恐怕引起配偶、老人或孩子的担忧。但是有些病人愿意和朋友同事谈论自己的病情,这样能使病人彻底表达情感,同时又可以避免了家属的恐慌。有时候需要病人的配偶适时地与病人沟通,以便消除夫妻之间的不确定感及距离感,增加情感表达和亲密关系。肺癌的出现,往往使家属不仅要维持日常活动如工作、学习等,还要照护病人,故而感到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有时候家属,尤其是配偶也会发生与病人一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惹、愤怒、孤独无助及绝望等;孩子也会因父亲或母亲患病而缺少父母的关爱以及因父亲或母亲疾病的刺激等出现行为问题、焦虑和抑郁。
二、肺癌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安慰
(一)心理安慰的作用 研究表明心理安慰对缓和性治疗的癌症病人是有帮助的。当然,要提出一个对所有癌症病人及配偶都适用的统一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是很难的。应根据病人各个方面的心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安慰和关怀,选择不同的变量进行评估。
(二)心理状态的评估 诊断为肺癌之后,为使病人保持心理平衡所做的心理安慰工作,可能会由于症状较重、治疗的副作用较大而一时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是应该认识到,不少的肺癌病人对治疗还是抱有信心的,所以不能低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应该给予积极的心理鼓励。与心肌梗死病人作比较显示,虽然肺癌病人的躯体与心理状况较差,疾病症状更严重,但他们却与心肌梗死病一样仍对疾病及其治疗保持积极的态度。
(三)对病人的心理安慰 对病情持续恶化的肺癌病人进行心理安慰,应注意给予他们表达恐惧情绪的场所与机会。临终关怀医护人员应该定期咨询访谈,与病人一起讨论病情逐渐恶化时应该如何维持舒缓疗护和生活质量问题,如何对各种疗法的效果和潜在的危险作出评价。医护人员必须有一致的态度,不能随着病情恶化而对病人失去热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