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根源是什么
最近一位同事被患者投诉了。
事情很简单。
有一天有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医院看病。
当时他的病史很明确,就是吃了火锅之后出现上腹部隐痛。
他自己也考虑是急性胃肠炎。
但是他疼得很剧烈,自己不敢随便的吃药。
当时值班医生还是算比较谨慎的,反复劝说他做了一个上腹部CT,排除了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
看到上腹部CT也没啥问题,于是让他做胃镜检查。
可是中年男子有点烦了,很不乐意。
医生也看着没办法,只能先给他开了一些治疗急性胃炎的药物。
然而两天之后,这个患者又捂着肚子来到了门诊。
这个时候表现为典型的右下腹疼痛。
赶紧一做B超,发现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这个时候患者不愿意了,认为当时的医生给他误诊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阑尾化脓了。
于是患者把医生投诉了。
这个病例是一个真实,但是很普通的事情。
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医疗事故,但是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折射出医疗纠纷的根源。
医疗纠纷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其实不用把这件事是多么的高大上和复杂。
医疗纠纷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的不对称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治疗目的和对疾病认知不对称。
医生治病的目的是治病救人,但是不敢保证能否治愈。
至少不会产生很严重的漏诊或误诊。
其实在医生眼里真的不想给你多做个检查。
因为在中医院来说多做个检查和少做检查,对医生的收入来说真的没多大的区别。
同一个疾病用B超和CT都可以大体判断,为什么医生选择了CT而放弃B超?
其实原因很简单。
在绝大多数医生眼里,就算我没有把你的病看好,至少没有发生很严重的漏诊或误诊。
至少能做到问心无愧。
有那么多的疑难杂症,并不是一般的医生一眼就能看透的。
很多疾病早期并不典型,本身就很容易漏诊和误诊。
简单的疾病,比如阑尾炎、胰腺炎、心肌梗塞。
复杂的疾病,比如各种早期表现不典型的各种癌症等。
这就医院检查越多一症结所在。
为什么很多人说现在的医生越来越不会看病了?医生全都换成机器了?
因为医生看病,希望能够把你看好,希望能够有结果,但事实上不一定有结果。
而患者就医的目的特别简单。
只要结果。
只要我消费了,你就得把病给我看好。
无论花多少钱,一定要治好。
否则就是误诊和漏诊。
但事实上,很多疾病本来就存在不确定性。
所以导致了虽然初衷一样,但很难殊途同归。
认知和目的的不对称造成了理念和结局的冲撞。
另外存在很多杠精和极端主义分子,于是就出现了医疗纠纷。
曾经的眼科专家陶勇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和很极端的例子。
培养一个顶级专家是多么的不容易,毁掉一个人却是分分秒秒的事。
第二个不对称-地位的不对称。
以前都说患者是弱势群体,因为治病没有选择性。
但事实上,现在的医疗环境下医护人员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现在绝大多数的医护人员面临的困境是,无论什么原因。
只要是由患者和家属投诉都必须道歉,不论对错。
如果你的处理原则是正确的,只要有人投诉,你必须道歉。
医院的医务部、客服部和各个部门会让你息事宁人,因为投诉多了会影响这个指标和那个指标。
如果你的大处理原则没错,但是工作出现了一丝的纰漏,那更必须道歉。
因为你被别人抓住了把柄。
如果真的出现了道歉不能处理的事情,医院就会把责任推给你,让你自己去处理问题。
让一个医生去直面和自己有矛盾的人会发生什么?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如果你被打了一顿,你还要忍气吞声去给那个人道歉。
什么感觉?
于是医疗纠纷很可能发生了。
轻者赔钱,重者殒命。
近几年发生的事件已经不在少数。
困局如何破?
备注: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