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心肌梗塞 > 并发病症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冬至时节数九天,

人增岁月天增寒。

冬去春来皆如意,

年年岁岁尽平安!

冬至,阴气盛极而衰,一阳始生之时

冬至,又名“一阳生”。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节指的是冬天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长至指的是在这一天里,晷(日影)最长,亚岁指的是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过年。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冬至为何如此重要呢?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冬至一阳生」,就是这一天为何这么重要的由来,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初生,之后开始慢慢的回升。由此可知两千年前的古人,已很明确的掌握相关天文知识了。不仅是因为他是第一个被测量出的二十四节气,还可以说一阳初生之机在此,从阳气的角度来论,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而就人体而言呢?阳气初生之时,我们人体感受的到吗?

诸位看官不妨在这冬至时节,感受以下身体内的气运变化,敏感的人感受的到,内经里说,阳化气,阴成形,看得到的有形的成分,是由阳气运作推动而来的,意指一种来自于太阳的动能推动了身体的运作,所以开始,不觉得那么冷了,甚至有人被包在羽绒服里开始觉得热,提醒大家,如果觉得热,可以在适当环境下,脱下羽绒服适度透热,而非用大量饮入寒饮的方式来解热。

也正因为一阳初生,虽说接下来的小寒大寒是温度测量上的最低点,可是人体阳气对抗寒冷的的感觉而言呢,相对而言没那么寒冷了。

冬至养生,阳气潜藏,以静为宜1静养

坎是中间一点阳,冬至一阳生,就是冬天到了极致了,最寒冷的时候来了,数九寒天开始了。

数九是几九呀?三九。明天是第一天。冬至是最寒冷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生成的开始。

冬至后,我们的锻练都要动中有静。最好是静静的养。有时间条件允许就晒晒太阳,对衣服被褥也要多晒太阳。可以面对,行的话晒肚皮。

冬天按摩都不做,更别说拔罐了。拔罐是泻气的,春天可以开始,最好夏天做。灸的话有春灸气海。就是助阳气的升发。

所以要冬不扰阳。要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2用阳之心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说明这一天是自然界阴气盛极而衰,一阳始生之时。

而心在人身为阳中之太阳,心之温运血脉,充沛神明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全赖人体阳气健旺,因此冬至一阳初生,对心之生理病理有着重要意义。冬至之后,自然界阳长阴消,此时人体阳气若不能及时相应升发,则心病易于发作。

冬至作为阴阳转折的一个重要节点,对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冬至之后,我国各地区平均气压逐渐下降,平均气温逐渐上升,若人体自我调节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阳气不得回复,则疾病由生,而用阳之心首当其冲。

3早卧晚起

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早上要等太阳出来再起。所以冬练三九很早起来和练得满头大汗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冬泳我反对也是这道理。

既然冬至是坎卦,那么睡子午觉的效果就会特好,可以有助于心肾相交。就是没有睡打个瞌睡也是好的。

4保暖

冬至是冬天到极点之时,看起来一片萧瑟,没有生机,其实阳气马上要开始萌芽,这是天地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冬至开始,进入了“数九寒天”。从明日起,为“一九”的第一天,直至“三九”会越来越冷。所以,注意保暖,保护阳气不受寒气所伤是必须的。“寒则涩而凝之”,人体气血运行会在此时变的更加缓慢,如再为寒邪所伤,则周身气血更易发生拥堵。

因此,平素血液粘稠度高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患者,尤其老年人应特别注意保护自己不受寒邪所伤。出门应带帽子、围巾,重点保护头部、颈部、胸腹部,因为此时为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

但需注意的是,温暖也应适度,以自我感觉不燥热,身体不出汗为宜。过于温暖,身体处于出汗状态,则不利于阳气闭藏,反而更易生病。

5护心阳

冬至时,阴气最盛,阳气归零,如果身体某方面的功能比较弱,冬至前后的反应就会比平时明显。这个时候不舒服的地方往往表示那里的阳气不足。有的人腰痛,有的人拉肚子,有的人膝盖冷,这些都是阳虚的信号。

冬至后,人体心阳最弱,最容易出现问题。有些朋友冬至前后感觉比平时难以入睡,特别是到夜半时分,很可能是心阳不足,是心脏功能变弱的信号。发现身体异常要及时就医。也一定要注意保暖,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以经常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6善护阳气

在这个一阳初生之际,养生最重要的点就是善护阳气,不要因为觉得热,就吃冰,就喝凉饮,就不穿衣服,就像是太过开心而不加注意的小孩子,容易因为太过兴奋,而乐极生悲。

冬至进补,血脉通才能补得进

冬至节气,又到了进补的最好时机,大家是不是早已囤了不少好货,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补补。但「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补之前必须血脉经络肠道畅通,不然补不进去不说,还会补出各种问题,尤其是女人。

俗话说「十女九瘀」,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不信你可以测测,也可以让周围的女性朋友测测。如果一个人身上经常出现下面症状中的五个或五个以上,说明体内有瘀,而且症状符合度越高,代表瘀的程度越重:

1、面部色斑(蝴蝶斑、雀斑、妊娠斑、晒斑、辐射斑)

2、舌下两条静脉是青紫色

3、口唇紫暗色

4、痛经、经血有血块

5、便秘

6、头痛

7、疲劳

8、乳房胀痛

9、腰腿痛

10、胸闷、气短

11、心情郁闷、难以舒畅

为什么有瘀?气郁是祸首!

《论语》里记载:「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并非歧视女性,这里的「女子」是指妻妾,「小人」是指下人家仆,「难养」是说难伺候难相处。

这也许是孔子的个人经验,但女人确实比男人感性,有时候会小心眼、耍脾气。若气度不够大,不能很好的宣泄自己这些不好的情绪,气就会郁结。

而医书上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伤血,终乃成劳。」。也就是说气不行,血也没有动力,久了就血瘀了。

除此之外,这些因素也会导致血瘀:

1寒热不当

女人就像花一样娇贵,冷不得也热不得。寒则伤阳,阳气不足,血行无力;过热则耗伤津液,血液变稠,血行变慢。所以平时穿衣盖被,以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好,饮食也应不寒不热,平和为主。

2气血不足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相互依存,无论是气不足还是血不足,都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如果气血两虚,那就更容易血瘀了。

3吃得多动得少

好吃懒动的人,吃多多,动得少,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很好的代谢出去,在体内形成痰湿浊气,痰浊多了就会阻滞经脉,形成血瘀。

4夫妻生活不和谐

性爱不仅是爱的表达,还能平衡阴阳,活血排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不和谐的夫妻生活,就会出问题。

5外伤致瘀

受伤之后,没有及时化瘀,一直滞留在身体里,造成身体瘀。

血活了瘀散了,身体才会好

「瘀滞成则怪病生」,女人是水做的,而水一定要活,就像朱熹诗中说的一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旦河流发生淤堵,留下一潭死水,只会滋生各种微生物,变得臭气满天。

我们的身体也一样,「有诸于内,必形于外」。气血瘀堵不通,身体会出现面部色斑、黑眼圈、掉头发、便秘、小肚腩、肥胖、皮肤黏膜有瘀斑、身体疼痛、月经不调……

而且不同部位的瘀血,典型的症状也会有所侧重:

1、头部血瘀:头痛、偏头痛。

2、心脉瘀阻:胸闷气短,心前区偶有刺痛感,1~2秒就消失,劳累时心前区或左臂放射性疼痛。

3、肝血瘀阻:两肋疼痛(隐痛或刺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身体容易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皮肤黏膜有瘀斑)。

五法化瘀「通」起来

1搓两肋

这个动作可以疏肝理气、排解不良情绪,有助于全身气血循环通畅,尤其适合压力大、情绪不佳的人。晨起、睡前搓三分钟,还能改善乳腺增生。

把两只手搓热,然后搓两胁肋部。尽量从腋下开始搓到小腹两侧。手要搓热,动作要不缓不急,不要太用力。搓完会感觉温暖舒服。

2抓带脉

带脉和肚脐平齐,象一条带子缠在腰间,是奇经八脉之一,是人体唯一横向的经脉,起总束诸脉的作用,带脉不通,全身经络都受影响。每天抓抓带脉,不但可以疏通腰腹的气血,还有助于排出宿便、排毒、减肥、调白带,可谓是一举多得。

捏住腰两侧的肉肉,用力向两外侧拉开,再松手。反复次。如果一开始做不了那么多,可以先从50开始,循序渐进。

3推腹部

腹部有脾经、胃经、肝经、任脉、带脉等经络循行,通过推腹可通经活络,祛除痰湿,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平时吃得多动得少、痰多、便秘的人一定要做这个动作,有「通而不虚」的效果。

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每次5分钟,早晚一次,站着、躺着都可以。如果发现有腹部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一定要把它推散揉开。

4拍打肘窝

肘窝是一个经络密集的部分,分别有肺经、心包经和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其中有个很重要的穴位——曲泽穴,它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心包是包围着心脉,像城墙一样保护着心脏。拍打此处有助于心脉血流畅通,心脏血脉通了,也好像我们血液的源头有活水了。

屈肘时捏到一个大筋,它的内侧是曲泽穴,每天以自己能承受的力道两只手各拍打5分钟,记住一定要拍红。

5面部按摩刮痧

脸色不好、面部有色斑、黑眼圈的一定要做啊,这个动作可以活经络、通血脉、排毒化瘀,让你成为一个容光焕发的女人。

刮痧或按摩可以按下图的方向:从下巴中心开始,向两边耳垂方向;以人中为中心,向耳窝方向;以脸颊以鼻子为中心,向耳朵方向横向刮;额头从眉毛向发际线方向。

刮痧要注意润滑,有专门的刮痧油,用椰子油亦可。刮痧板应该与脸部呈90度,力度一定要非常轻。刮痧或按摩前最好做一个深层面部清洁,这样能事半功倍。

坚持一段时间,身体通畅就可以进补了,根据你的体质进补吧。

冬至这天,是一年中尤其重要的进补日,冬补食品如冬虫夏草、人参、附片,为“三九天”三大补品。

1、气虚者,可用冬虫夏草5条,人参3耀5克炖鸡。

2、血虚者,可用当归10克,炖生姜羊肉汤。

3、阳虚者,多吃羊肉。

4、阳虚重者,取制附片10克炖猪肉(制附片布包先煮2小时,放入肉再煮1小时,喝汤吃肉)。

总之,冬至应加大进补力度,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图文来源于网络,康复学堂整理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zrgo.com/bfbz/6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