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放疗对老年中晚期肺癌病人的疗效及
▲欢迎
[文献标识码] B
doi:10./j.issn.-..04.
作者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水利水电(集团)医院内三科(聂永莉,马红卫,沈明);湖北省十堰市,医院肿瘤中心(许涛)
中晚期肺癌病人常常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以提高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轻对照射邻近组织的损伤及临床症状[1-3]。本研究对70例老年中晚期肺癌病人采用3-DCRT治疗,旨在探讨其近期治疗效果及放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年3月至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中晚期肺癌病人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60~75岁,平均(65.52±12.12)岁,鳞癌49例,腺癌21例;合并高血压20例,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糖尿病11例。另选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0~77岁,平均(66.24±12.58)岁。观察组所有病人均符合肺癌相关诊断标准,参考AJCC临床分期标准第6版,其中Ⅲa期38例,Ⅲb期32例;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衰竭病人;对照组均为>60岁体检正常者;所有受试人员均自愿加入,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病人均采用3-DCRT治疗。放疗设备为ELEKTA直线加速器,病人固定后行CT扫描并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参照肺窗勾画肺部病灶,纵隔窗勾画纵隔淋巴结。逐层勾画靶区三维图像,设4~6个共面、非共面射野,对每个野剂量权重进行设置。采用等剂量曲线和剂量体积直方图对治疗计划进行优化,使95%以上的计划靶区接受95%以上的剂量,按90%~%等剂量线计算处方剂量。以正常肺组织受量V20进行评价,V20<25%,同时心脏(V35)<35Gy,食管(V45)<45Gy。放射治疗时间为6周,5d/周,1次/d,每次2.0Gy,总剂量为60~70Gy。
1.3 疗效判定 通过影像学检查并依据年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观察6~10周的近期治疗效果。完全缓解代表肿瘤完全消退;部分缓解代表肿瘤消退≥50%;稳定代表肿瘤消退<50%或增大<25%;病变进展代表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
1.4 观察指标 分别采集观察组(放疗前、放疗结束后以及放疗3月后)及对照组静脉血各3ml,离心5min(r/min),分离血清,保存于-20℃冰箱。采用西门子公司放射免疫试剂盒进行CEA、CA的检测,采用R&D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进行VEGF的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内各时间段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近期疗效 70例病人放疗结束时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的缓解,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减轻,血痰减少,胸闷、气急情况缓解等。放疗2月后,胸部CT显示有15例病人完全缓解,41例病人部分缓解,10例病人疾病稳定,4例病人疾病进展,治疗总有效率为80%。
2.2 2组病人放疗前、后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比较 观察组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2月后CEA、CA和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疗结束时以及放疗2月后CEA、CA和VEGF水平均较放疗前显著降低(P<0.05),放疗2月后CEA、CA和VEGF水平下降幅度较放疗结束时更大(P<0.05),见表1。
2.3 不良反应情况 有9例出现消化道反应(Ⅰ级4例,Ⅱ级4例,Ⅲ级1例)、2例放射性肺炎(Ⅰ级1例,Ⅱ级1例)、4例放射性食管炎(Ⅰ级3例,Ⅱ级1例),3例心脏毒性反应(Ⅰ级2例,Ⅱ级1例)、2例出现白细胞下降(Ⅰ级1例,Ⅱ级1例),病人的不良反应均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并无病人停止治疗。
3 讨论肺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4-5]。对于早期肺癌病人来说,手术无疑是最佳治疗选择,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在确诊时已错失手术良机。放疗是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6]。3-DCRT是较先进的放疗技术,可在三维方向上使放射高剂量分布区与肿瘤靶区高度一致,增大了肿瘤区的照射剂量,同时也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对老年中晚期肺癌病人也较适用[7]。
常规放射治疗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局部控制率低,总有效率在60%~70%,晚期病人5年内生存率只有5%~10%。临床研究发现,提高放疗剂量可使病人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增加[8]。3-DCRT可将放疗剂量尽可能地集中于病灶,其准确性较传统放疗有了显著提高,增加了肿瘤组织的局部照射量,增强了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了对老年病人心肺功能的损伤[9]。蔡勇等[10]采用3-DCRT(55~70Gy)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约为22%,高于采用超分割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在常规放疗基础上增加了肿瘤区局部照射剂量,总有效率为80.00%,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这提示肿瘤区放疗剂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增强治疗效果。
实时监测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对肿瘤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1]。CEA是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可引起病人的免疫反应,CEA属于广谱性肿瘤标记物,可反映多种肿瘤的存在,但其灵敏度不高,特异性不强,故常与其他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12]。CA是一种糖抗原,相对分子量>2×,存在于乳腺、肺、良性及恶性渗出液中,因此常作为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检测的重要标记物[13]。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增强血管通透性,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放疗前、后CEA、CA和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放疗结束时以及放疗2月后CEA、CA和VEGF水平均较放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放疗2月后CEA、CA和VEGF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这表明CEA、CA和VEGF检测对肺癌病人3-DCRT后病情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3-DCRT治疗老年中晚期肺癌疗效确切,肿瘤标记物CEA、CA和VEGF水平显著降低,无严重不良反应,对于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略
选自:《实用老年医学》年4月第31卷第4期,系本平台首发,转载请标明出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