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心肌梗塞 > 疾病原因

宝宝春季最容易感染的几个疾病家长一定要

季节交替温差大,小宝宝最容易得病了。究竟在冬春转换的季节里容易引发哪些疾病呢?

春天好发的疾病,通常和冬季没有太大的区别,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感染性疾病,会通过飞沫等传染给他人;二是非感染性疾病,一般不会传染。

一、感染性疾病

最常见:细支气管炎、流行性感冒、合胞病毒所导致的感冒

①细支气管炎

“细支气管炎”是发生在幼儿身上一种下呼吸道疾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的季节,主要侵犯2岁以下幼儿。细支气管炎会侵犯整个呼吸道,特别是肺部的细支气管,它是由数种病毒侵犯所造成的,其中又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为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PIV)等。

症状

患儿刚开始会呈现感冒等病症,伴随着发烧、鼻塞、流鼻涕等现象,经过2~4天,病毒将会慢慢地传播到细支气管,而导致咳嗽、声音沙哑、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症状。

预防手段

造成毛细支气管炎主要原因是病毒的侵犯,因此预防细支气管炎的最好方法就是——

避免让宝宝接触感染源,但家长要注意,毛细支气管炎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②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带有病毒的飞沫侵入呼吸道,进而进入鼻咽、呼吸道等所造成的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年龄、体质有差异。除了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外,还有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等。流感病毒常会发生变异;流行性感冒通常是突然发生的,每年的10月到春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

症状

小宝宝感染初期会出现喉咙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痛、头痛、胃口不好、恶心、呕吐、拉肚子、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但由于感冒的病毒种类很多,因此所产生的症状会随着年龄、体质等而有所变化。

当孩子罹患感冒时,应请医师根据病情处方;孩子感冒的这段时间,家长应该让孩子多补充水分、多休息,这些对缓解病情有不错的效果。

预防手段

■在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少进出公共场所;

■勤洗手、戴口罩;

■定期接种疫苗(除非对蛋白或疫苗成分过敏者、现在正处于发烧和感染性疾病的情况或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心肌炎患儿外,都可以注射。)

③感冒——合胞病毒

在婴幼儿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中,以呼吸道融合病毒最为常见,再就是流感病毒了。

症状

合胞病毒会因为侵犯不同的系统而造成不一样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又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患儿会出现发烧、流鼻涕、咽喉炎、咳嗽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诊治,很容易发展为肺炎,还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医院诊治。

预防手段

因此,家长应该让患儿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才能降低腺病毒感染的危机。

二、非感染性疾病

以过敏性鼻炎、哮喘最为常见。

①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过敏体质的人,对外部环境中某种物质产生的过敏反应,引起鼻腔黏膜发炎的一种疾病;常见的过敏原为尘螨、霉菌、蟑螂、宠物毛屑等,病人通常会出现鼻塞、流鼻涕、鼻子痒、打喷嚏等四大症状。

症状

过敏性鼻炎根据症状可分为两类,一是“季节性鼻炎”,发生在春夏季节,通常病患会对花粉、空气中的霉菌过敏,由于不同的植物会在不同的季节产生花粉,所以病患只在特定的季节发病;二是“整年性鼻炎”,顾名思义就是一年四季都会有过敏病症,通常病患会对尘螨,猫狗毛、灰尘、霉菌等过敏。

预防手段

■平时规律地服用药物,以此来减少发作的机会;

■一大早醒来时先帮鼻子穿衣服,也就是帮鼻子戴口罩约5分钟左右,然后喝杯热水这些小方法都能有效地减少鼻子过敏发作;

■晒棉被,当更换棉被时,由于棉被已经放了一个季节了,多多少少可能会有灰尘等过敏原的残留,因此在使用之前,应先用热水洗过、晒一晒太阳后再使用;

■除湿,除湿是有效抑制过敏原的方便方法,因此建议家中使用除湿机,尤其是下雨天时更需要利用除湿机来降低过敏原。

②哮喘

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性发炎的疾病,由于呼吸道发炎反应,患儿会出现咳嗽、喘鸣、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通常又以“咳嗽”的症状最为常见,且这些症状容易发生在半夜或是凌晨。

症状

多数气喘会出现呼吸急促、喘鸣音等症状,有些宝宝哮喘会以“慢性咳嗽”来表现,因此,当家中的小宝宝感冒后,使用了药物还是治不好时,就要怀疑是否得了气喘。

由于感冒会加重哮喘的发作,因此当气喘儿童感冒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就诊时家长应告诉医生宝宝的哮喘病史,以方便医生诊断。

预防手段

■“勤洗手、戴口罩”

■在感冒流行季节,应少到公共、不通风的场所去

应对春季流行病,家长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放假时不妨带他们到郊外走走,“多运动”和“均衡的营养”也是避免疾病侵犯的最佳守则。

春季给孩子多做小儿推拿,

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

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ezrgo.com/jbby/10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