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为什么不建议盲吃靶向药一定要做
临床研究显示:无靶点而服用靶向药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在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刚上市的时候,肺癌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是不进行活检和基因检测的。所有不进行基因检测的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TKI的疗效仅仅比安慰剂好了一点点,而有的研究结果提示,TKI的疗效还不如安慰剂,就是说,不正确的治疗反而对患者有害。
直到近年,人们才发现只有敏感突变的患者才能从TKI的治疗中获益,突变患者70%肿瘤显著缩小,90%以上疾病控制,生命延长,肿瘤带来的症状也缓解。而野生型(没有敏感突变)的患者,不能从TKI的治疗中获益,反而有害:错误的治疗将耽误治疗时机,不良反应还影响生活质量,加重疾病痛苦。
现在TKI类的靶向药物,在我国都有赠药计划,部分药物已国产化,部分地区也已将TKI类的靶向药物纳入特殊门诊和医保、农合报销范围(但前提是有基因突变的依据)。如果未行基因检测而选择盲吃,是不可能有赠药和报销的,即使起效也得到1-2个月后,这期间的费用完全够做基因检测了;若服药后无效,不仅白白花去大笔费用,而且也延误了治疗时机。所以服用靶向药前一定要行基因检测,确定有相应靶点才可服药。
便捷的检测,不仅可精确指导用药,而且能避免无突变的患者接受有害的治疗。目前,癌症精准诊断已经进入NGS和液体活检时代[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以及肿瘤外泌体(exosome)等],一次性平行多靶点检测和游离DNA检测已经成熟,更可以助力靶点检测。
我们呼吁每一位肺癌患者,在未进行药物疗效相关敏感突变检测之前,不要盲目开始靶向治疗。
医院肿瘤科是洛阳市首个集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专门针对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综合学科。采用现代肿瘤治疗最新手段,集中医中药、肿瘤外科、肿瘤内科、介入科、放疗科、影像科等多科室资源和众多专家智慧,运用中医中药、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应用国内先进技术:如体内伽马刀、冷极射频肿瘤治疗、体外高频热疗、介入热灌注治疗、体腔热灌注治疗等整体方案,通过科学专业、合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法,达到创伤小,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患者治愈率、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等提供了有力保证。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