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心肌梗塞 > 疾病原因

福建省癌症排名,胃癌冲到第一

  上周末,第1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在厦门举办。来自全国医学界的肿瘤医学大咖汇聚一堂,围绕精准癌医学大话“肿瘤君”。另外,“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近日首次发布了最新版的中国癌症地图,其中福建地区,胃癌排在第一。

  借助肿瘤热议话题,记者采访了厦门市肿瘤中心副主任、医院副院长罗琪。他说,近年来,厦门地区肝癌发病率有所下降。这得益于乙肝疫苗接种普及,减少了乙肝发生率,同时大家懂得了远离黄曲霉素致癌食物(如霉变的花生和油品等)。而另一方面,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蔓延,厦门胃癌患者数量近年增长较快。

  

  罗琪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厦门市肿瘤中心副主任和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医师协会MDT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闽西南外科专家,20多年来完成6项科研项目,获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

  

  

  肿瘤成厦门市民头号死因

  专家:生活方式、遗传基因、环境污染等惹祸

  医院副院长罗琪列出一串数据,表明近20年来,厦门肿瘤患者数量的剧增。他说:“10年前,肿医院全院病人的20%—30%。近年来,厦门市肿瘤中心每年接诊5万多名患肿瘤病人,占全院总接诊人数一半以上,全院多个床位有一半是供肿瘤病人使用。”

  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厦门市民的头号死因。厦门癌症发病率这么高,罗琪分析其中原因。

  首先,厦门市民健康意识强,去医院做相关检查的市民越来越多,检查手段也更科学准确,这也是登记肿瘤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其次,很多厦门人有喝茶的习惯。原本喝茶对抗癌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如果茶叶上存在农药残余,则可能有诱发肿瘤的风险。另外,厦门是沿海地区,居民食用海产品较多。环境污染后,海产品中的重金属蓄积超标,也易致癌。

  第三,人口老龄化也是肿瘤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罗琪指出,癌症的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基因、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等都有关系。据国际抗癌联盟统计,现在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有40%是可以避免的,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关键。

  

  抽烟、饮酒吃夜宵会导致胃癌

  专家:尼古丁刺激胃黏膜,酒精诱发黏膜水肿

  罗琪认为,很多人单纯认为喝酒的人只是肝癌高危人群,或者抽烟的人是肺癌高危人群,其实,抽烟、饮酒与很多肿瘤的发生都密切相关,包括胃癌。

  他分析说,香烟中的某些成分,特别是尼古丁,能刺激胃黏膜,引起粘膜下血管收缩和痉挛,导致胃粘膜缺血、缺氧,从而起到破坏胃粘膜的作用,所以,长期吸烟的人,容易发生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溃疡病。酒精能使胃黏膜分泌过量的胃酸,大量喝酒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诱发黏膜水肿、出血,甚至溃疡、糜烂,导致胃出血。

  另外就是饮食习惯,比如长期喜欢吃烫、胃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吃霉变和被污染的食物,都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慢性损伤。特别是一些腌制的咸菜、烟熏食品等所含亚硝胺化合物,长期食用也会致癌。

  吃夜宵对胃的伤害非常大,因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约2—3天就要再生一次。而这一再生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黏膜就不能得到及时修复。

  

  为什么胃癌容易盯上中年男人?

  专家:可能与大饥大饱、烟酒过度有关

  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说:“男性胃癌的发病率是女性的1.5—2.5倍,而且它还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的高峰集中在40—80岁。其中,中年男性是胃癌的主要发病群体。”

  为什么胃癌的高发人群与年龄有关?沈琳认为,主要可能与大饥大饱、烟酒过度、生活没有规律、遗传特性以及其他未知因素有关。另外,有数据显示,多数中年男性都不同程度患有胃病,尤其是胃溃疡,像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都有演变成胃癌的可能。而且,科学家还发现,雌激素可能对胃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女性发病率相对较低。

  沈琳认为:80%的胃癌患者没有早期症状,但一些胃癌的早期信号值得警惕。40岁以上的男性(嗜烟酒者应提前到35岁);有家族史、慢性胃病史,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稍有上腹部不适,应予筛查;多年前做过胃部切除手术,近期又发生消化不良健康状况减退者,医院做胃镜检查。

  

  为什么胃癌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专家:发病隐匿,七成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

  罗琪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胃癌的发病较为隐匿,早期多数并无症状,即使有症状者,一般也表现不典型,时隐时现,易被误诊为消化不良或胃炎等疾病。因此,其早期隐匿性强的特点,使得约七成患者确诊胃癌时已为中晚期,错过了好的治疗时机。中晚期(3、4期)胃癌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5年生存率仅30%—40%左右。

  他说,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没有临床症状,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等。如果及时检查发现,胃癌仅限于胃壁黏膜层,只是一期,那么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5%。如果已经二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能在70%-80%。因此早检查、早治疗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最关键手段。

  他认为,胃镜检查是最好的筛查方法,可以使更多的胃癌在早期被发现,并大大降低死亡率。当然,真正确诊胃癌还要通过病理活检。

  

  

  长期以来,癌症被人为地披上一层神秘且外表看起来让人心生恐惧的外衣,世人普遍都“谈癌色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癌症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文/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

  癌症不会传染,不用躲着防着

  记得有一次到病房巡视病人,有个病人的儿媳妇,神神秘秘地把我拉到一边,说私下咨询我一点问题,大致内容是:公公一直跟他们夫妻住在一起,家里有个五岁小孩,平时公公爱陪孩子玩,这次查出肺癌,担心癌症会传染给小孩,于是不让公公带孩子,也悄悄地告诉孩子少跟爷爷在一起,她问我还应该要注意一些什么,是否要让公公单独住。很显然,她并不是向我求证癌症是否会传染,而是在心里已经认为癌会传染,只是向我进一步了解还有没有其他更多注意事项。我略带愠色回复她:癌症不会传染!我们肿瘤科的医生天天跟癌症病人打交道,你见过我们躲着防着吗?别再伤害亲人!多给老人一些关心、爱护和照顾!

  启示: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癌症会传染,于是对患癌的亲人朋友躲着防着,给病人心理带来身心二重伤害,无知真伤人!

  

  长包块不等于癌,不必过度恐慌

  蔡某是一家公司的主管,30岁刚出头,夫妻和睦,家庭幸福。某天在洗澡时无意中摸到右乳房似乎长了个包包,由于身边有一个认识的同事得了乳腺癌,而且听说乳腺癌现在越来越多见,她感到极度的害怕,怀疑自己也得了乳腺癌。她赶快叫来了老公,老公摸了摸,夫妻俩抱头痛哭,连续两宿都没睡好。第三天熬不过了,通过熟人找到我,得知情况后我先稳住她的情绪,告诉她:乳房摸到包块不是一定就是乳腺癌,可能只是乳腺的良性疾病,完全不必过度恐慌,即便万一是乳腺癌,早期的乳腺癌也是完全可以根治的。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包块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最后的检查结果是乳腺纤维腺瘤,这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真是虚惊一场。当然,这也不等于就可以高枕无忧,乳腺纤维腺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

  启示:很多人误以为只要身上某个地方长了包块就是得了癌症,而且错把良性肿瘤等同于癌症(恶性肿瘤),完全弄不清楚癌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是凭感觉、凭想像、凭传言,从而引发不必要的过度恐慌,无知真害人!

记者/何崇梅

通讯员罗超

漫画/小牛

赞赏

长按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zrgo.com/jbby/9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