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学教授肺癌早期筛查项目获得复旦大学附
为了提升医院在国内外临床领域的影响力和引导力,设立临床研究专项基金。基金资助“临床研究人员海外研修”和“多中心临床研究”两类项目,医院临床研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医院牵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发展新的或改进现有的诊疗方法或工具,建立可推广应用的疾病诊治专家共识或规范化方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由白春学教授牵头的“物联网影像智能分析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早期肺癌的研究”项目,获得该项基金万元的项目资助,参与该项研究的医院呼吸内科、胸外科、核医学科、放射科、病理科、体检中心等著名专家,同时联合了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胸部肿瘤学组组长CharlesPowell教授及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医学影像系的专家,将在计划的未来5年之内,研究基于物联网影像智能分析联合肿瘤标志物技术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早期肺癌的效率,避免过度手术治疗率等指标;同时通过白春学教授已建立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四个一”基础,在全国范围广泛推广,使其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产生利国利民的效果;另外该项研究将根据研究结果修改白春学教授牵头的肺结节中国专家共识为指南,创造条件3年后修改白春学教授牵头制定的亚太肺结节指南。
注:白春学教授的“四个一”基础
1.一项共识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参考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达成中国专家肺结节评估和管理的共识。专家组更新现有的文献综述、综合证据,并参考ACCP肺癌指南(第三版)中“肺癌指南发展的方法学”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和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的“原发性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制定适合中国的共识。在该共识内,将根据结节直径8mm或≤8mm和不同密度(实性结节与非实性结节)分别进行讨论。之所以将结节直径界限值定为8mm,是因为≤8mm者在短时间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或肿瘤倍增时间较长,目前较难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精确评估,也很难进行非手术活检。根据共识,应对肺结节患者进行恶性肿瘤的概率估计、影像学检查(以充分体现肺结节的形态学和/或功能学特征),评估各种替代管理的相关风险,并征求患者的意愿进行评估和管理。此外,医院可以考虑应用物联网技术协助早期诊断。物联网医学技术具有其特有的联网、信息挖掘和拓展功能,不但适合肺结节筛查,方便信息采集和储存,而且还有利于联合云中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和随访跟踪。
2.一项指南
ACCP关于肺结节评估的临床实践指南在亚洲国家的临床医师中采用率不高,因为亚洲患者的独特特征影响了肺结节的诊断性评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白春学教授牵头制定了亚太肺结节评估指南[6]。其目的是修订ACCP指南,以便为亚洲医师提供专家共识意见。方法为由亚洲的肺科和胸外科医师组成多学科专家组,采用修订的ADAPTE过程。在第一次的小组会上,专家组分析了所有ACCP推荐意见,达成部分共识,并确定在达成共识之前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修订好的建议被分发给小组成员反复审查和重新起草,形成最终指南。结果表明亚洲的肺结节评估指南在细节上普遍遵循ACCP指南。医师应该认识到室内和室外高浓度空气污染所带来的肺癌风险,以及非吸烟女性肺腺癌的高发病率。此外,在进行结节分析时应考虑到亚洲肉芽肿性疾病高发,以及由其他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肺结节。因此,在非亚洲人群中开发出的诊断风险计算公式,在亚洲患者中可能并不完全适用。总体来说,应该考虑对肺结节进行长期监测,比ACCP指南推荐的随访期限更长。结论为在亚洲肺结核的诊断倾向于更多地使用非手术活检而不是手术活检或随访,也较少依赖PET扫描。应该鼓励亚洲的临床医师使用修订后的专家共识指南,以形成对肺结节评估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3.一张网
有了共识和指南,如何执行,特别是简便易行地执行,需要研发切实可行的技术。物联网医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研发新技术的便利。白春学教授团队根据自己“一种手机云加端物联网医学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方法”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及获得批准的3项相关软件著作权,最终研发出包括被苹果手机采用的亚洲国家唯一独立开发的研究软件包,含5A流程。该研究软件包为物联网智能诊断软件,可实施物联网肺结节精准医疗。物联网医学3+2式肺结节诊治法与研究软件包融合在三级联动平台上,可缩小时间、空间、经验和资源四大差别,有利于解决肺结节诊断、鉴别诊断和肺癌早期诊断的问题。
其中3个步骤分别是:(1)采集信息:即物联网医学技术可为采集信息提供方便。(2)无创检查:包括胸部CT、肿瘤标志物和肺功能,根据海量信息深度挖掘的要求,统一CT检查参数和扫描范围,实时同步三维图像至手机端;采用自动图像识别技术,数字化上传患者肿瘤标志物及肺功能的检查结果。(3)海量信息深度挖掘。物联网医学技术的2个精准解决方案分别为:(1)组织病理诊断:对合适者,可选用纤维支气管镜、电磁导航、自荧光、超声支气管镜、胸腔镜(兼做治疗)和纵隔镜活检,供病理和分子病理诊断。(2)密切科学随访:未定性者可用物联网技术预设的随访周期随访,提醒医疗单位安排患者随访检查,同时提醒患者就诊。根据临床信息、结节大小、手术可行性和肺癌高危因素,确定随访频率和时间。
在“中国肺结节诊治共识”中增加了物联网医学技术,医院可以考虑应用该技术协助早期诊断。物联网医学技术具有其特有的联网、信息挖掘和拓展功能,不但适合肺结节筛查,方便信息采集和储存,而且还有利于联合云中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和随访跟踪。物联网医学技术可从2个方面协助肺结节诊断和鉴别。
4.一个工程
即百千万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百”家医院做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在这百个分中心培养“千”名肺结节诊治名医;每年诊治十“万”例以上早期肺癌。每年可以使十万患者中90%生存10年以上,为患者和国家节省百亿医疗费用。目前申请者已经超过百家,在仅仅1年半的时间内已经启动65余家分中心。其中包括: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浙江大医院、医院、医院等在国内肺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