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马教授的话
病人的微小血管非常细,造影剂很难灌注,医生们反复尝试了五六次,也无法成功
马教授﹙左一﹚请假到放射科导管室指导年轻医生做检查
刚处理完王爹爹的事,马老又接诊了一名从上海转来的疑难病人这位病人专程来找马老看病马老看完患者的病历和片子后,说:“下午再做一次血管造影,我去导管室帮忙”
呆在自己病房的一上午时间,马老不是在研究患者病情,就是忙着安排患者检查和手术期间,护士几次进来询问马老的身体状况,他总是说:“我挺好的,没事,不用担心马老坐在控制室专注地看着显示屏,一边观察血管造影情况,一边指导:“打不进去,换手动灌注”造影剂终于注入了,但影像并不太清楚,“放大造影,再延时……”这样又做了三四次,虽然已经中医治疗心肌梗塞成像看到病变的位置,但依然不是很清晰,为了更准确地看到病变情况,马老建议:“再做一次3d成像吧!”此时检查已经做了一个多小时了,在场的医生都不是很赞同,认为2d已经能够确诊,再做3d没有必要但马老坚持说:“不做怎么知道不行呢?总要试一试,不行的话我们再想其它办法”
随后,马老把病人家属叫到身边说明病情,“问题找到了,但血管只有半毫米粗,介入手术我们刚才试了一下,是不行了下一步就要讨论要不要做外科手术,你们回去也可以商量一下外科手术风险肯定是有的,但这个病是先天性的,如果不治疗会越来越严重”
请假外出给病人做检查
10分钟后,马老又接到了造影室的电话,得知药房的那种造影剂已经断货“神经外科的病房有存货,以我的名义高血压冠心病的症状先找他们借两瓶给病人用”他说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媛 实习生寇芙蓉 通讯员彭绍荣 李锐 摄影:记者魏铼)近来,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干部一科病房里,总是人来人往,病友们都觉得很奇怪,起初以为是来探病人的,再仔细一问,竟然都是来看病的原来,该院78岁高龄的国家一级专家、我国血管内神经外科创始人之一马廉亭教授因为突发心肌梗塞,接受心脏支架成形手术后正在这里住院虽然自己也是一名病人,但他依然每天坚持接诊病人,还“请假”到手术室去指导检查和手术
马教授仔细看了王爹爹的病历,并详细询问了他的病情,“腿走路有没有劲?”“把双手往上举我看看”……初步的检查后,马教授建议王爹爹做个血管造影,“不要担心,如果病情允许的话做介心脏病的症状入手术,创伤很小的,几乎没什么风险”听了马教授的话,王爹爹的心稍稍安定“你们来一趟不容易,我帮你们联系一下,马上就做,做完明天把片子再拿来给我看看”接着,马教授一边说一边拿起床头的电话,帮王爹爹联系检查临走时还不忘交代王爹爹,“造影剂一定要选对,最好选对你肾脏功能副作用小的”
跟病人家属交代完,马老抬头一看已经4点45分了,他赶紧起身往外走,“我可是请假出来的,要按时赶回去跟护士丫头们报到”临出门之前,他还不忘嘱咐管床医生做一份汇报材料,后天他来参加全科大讨论,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看到马老来了,躺在检查床上57岁的王女士心里既高兴又感动她说,两年来感到腿软无力,跑遍了大小医院也没能查出病因最近,上海的医脑中风后遗症生怀疑是胸椎脊髓的问题,但一直找不到病变位置,已经做了两次血管造影都未找到,于是建议她找马教授看看前天,她来到医院才知道马教授正在住院,没想到马教授会亲自到放射科来指导他的学生给她做血管造影
12月2日早上,73岁的王爹爹跟老伴一起来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干部一科病房,王爹爹最近查出患有脑血管瘤,由于年纪大很多医院都不敢为他治疗,他听人介绍来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找马廉亭教授,一来才知道马教授也住院了,“我想让马教授帮忙看看,自己还能不能治,但又怕打扰马教授休息,毕竟他也是个病人,于是就请护士帮忙打电话问问马教授,没想到马教授很热情,让我直接到病房去找他”
病房里的病人坚持坐诊看病
2个小时过去了,病人终于确诊了,“心肌梗塞的检测方法脊髓周围微小血管动静脉痿,病变位置在11胸椎附近”马老一边诊断一边让医生尝试将治疗用的导丝置入血管看是否能够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如果能成功,检查和手术一次完成,病人就不用再受罪了”但无奈血管太细,数次尝试失败
当日下午2点半,马老的责任护士齐春桃将马老准时送到了放射科导管室,临走前再三嘱咐:“马爷爷,5点前一定要回病房,手机要保持畅通啊”
经过各项准备工作,下午2点40分开始血管造影,马老嘱咐检查的医生说,“40根血管一根根找,微小血管都不要放过,就不信找不到毛病”
王爹爹来到病房时,穿着病号服的马教授正坐在椅子上,用手机看前一天手术病人的病历
“不用担心,我带着药呢,有事我给你们打电话”马老拍拍裤兜,乐呵呵地将齐护士心绞痛的危害送走,转身就穿上鞋套戴上帽子进了导管室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