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心肌梗塞 > 疾病预防

高度警惕:急性心梗、房颤狭路相逢

高度警惕:急性心梗、房颤狭路相逢

俗语说“福无双至、灾患丛生”,当AMI遇上AF时,就需要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

作者:黄一林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指的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发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见持久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存在血清心肌酶增高和心电图的改变;心房颤动(ArtialFibrillation,AF)指的是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AF是AMI病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各文献报导不一,一般在7%~16%%[1]左右。当急性心梗遇上房颤时,需要我们的高度警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危害:

1、加重心肌缺血,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AMI合并AF时,在AF的影响下,心室率增快、心律不规则,影响冠状动脉的灌注;同时快心室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使心肌梗死面积扩大,从而加重心衰、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引发休克乃至死亡;

2、加重或致使急性心力衰竭:房颤产生后,左室舒张期充盈压及心房负荷增高,本身就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情况;在房颤产生时,本来已产生功能受损的心脏进一步受损,从而加重或致使急性心衰的产生;

3、增加猝死风险:房颤致使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增加,这可能与心肌缺血加重、R-R间期不规则或交感神经激活而至;

4、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在房颤产生后,超过48小时血栓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2]。

急性心肌梗死产生房颤的机制:

1、年龄因素是重要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动脉硬化、心肌退行性日趋严重,心肌的纤维化会致使心房电活动的不稳定;

2、冠心病患者一般伴随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产生AMI时,心室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收缩功能严重受损,致使心排血量下降,增加心房的压力负荷,使心房压力增加致使急性心房扩大,而扩大的心房可产生电活动改变;

3、产生AMI时可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产生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资。儿茶酚胺可使复极相K+外流增快加速复极进程,不应期也相应缩短,致使AF的产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医治:

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耐受房颤的不利影响,若房颤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衰加重的表现,应即刻处理,包括节律控制(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心率控制和抗凝医治。

1、节律控制

保持窦性心律的好处有消除症状、改良血流动力学、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和消除或减轻心房电重构。阵发性房颤和新近(24h内)产生的房颤多数能够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药物或电击都可实现复律。

药物复律:初发48h内的房颤多推荐运用药物复律,新近产生的房颤药物复律的成功率可达70%以上,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房颤复律成功率较低。急性心肌梗死时可静脉运用胺碘酮(I类,C级)。胺碘酮复律的速度较慢,剂量≥1g静脉给药约需要24h才可实现复律;快速静脉运用艾司洛尔(esmolol)对复律房颤有效,而洋地黄制剂无效。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应使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等)复律,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复律方法也不宜采取。

电复律:对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紧急电复律;在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室速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下也应首先斟酌电复律。

2、心率控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能增加心肌耗氧量,减少心室充盈时间,乃至引发急性心功能不全。因此,控制心室率有助于减轻或消除症状,在以下情况下可作为一线医治:

(1)无转复窦律指征的持续性房颤;

(2)抗心律失常药物复律和保持窦律的风险大于房颤本身的风险;

(3)合并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内径55mm[3]。

控制心室率的目标为:60~80次/分,可采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钙通道拮抗剂、洋地黄类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

※β-受体阻滞剂是房颤时控制心室率的一线药物,口服或静脉使用美托洛尔可下降交感神经张力,控制心室率的效果较好,但是在心力衰竭未得到控制的人群中,需慎用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是经常使用的一线药物,急症情况下静脉注射疗效迅速,但有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不主张运用[4]。

3、抗凝医治

张澍教授在CSC大会上对房颤抗凝指南作出的解读中提到,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联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但其实不下降脑卒中和心梗事件风险。NSTEMI中高危栓塞患者在急性期应联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份子肝素,稳定期联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至术后3~6个月,华法林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至术后12个月,保持INR2.0~2.5。需毕生抗凝患者可单用华法林,保持INR2.0~3.0。

总结: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发生率随人口的老龄化的进展,发生率逐步增加。房颤产生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可能会造成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致使或加重心衰乃至致使恶性心律失常的产生。因此,临床医生应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医治措施,及时开通梗死相干冠脉,对AMI患者加强初期的参与医治(医院应积极展开静脉溶栓医治);同时密切视察AMI的心功能变化,采取有效的药物医治,保护心功能,下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AF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高友山,钱学贤.AMI并发AF.心脏杂志,,12(6):-

[2]刘迎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诊疗,学术文章,文章号:W

[3]GronefeldGC,MaussO,LiYG,sociationbetweenatrialfibrillationandappropriate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therapy:resultsfromaprospectivestudy〔J〕.JCardiovascElectrophysiol,;11:-14

[4]曹克将.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医治[SCC]

投稿邮箱:chenxiaoqing

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

稿费:-0元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zrgo.com/jbyf/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