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与放疗孰优孰劣
来源:中国肺癌杂志年6月第18卷第6期ChinJLungCancer,June,Vol.18,No.6
刘慧
作者单位: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通讯作者:刘慧,E-mail:liuhui
sysucc.org.cn)最近,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放疗科张玉蛟教授在TheLancetOncology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可手术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1]结果。研究结果来源于因病例入组缓慢而提前关闭的两项III期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STARS:NCT和ROSEL:NCT)。入组标准为临床分期T1-2a(4cm)N0M0,评估可耐受手术的患者。观察终点为总生存期。该研究最终有58例患者进入分析,其中31例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ablativeradiotherapy,SABR),27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在入组前均接受严格的治疗前评估。
随访结束后,SABR组患者3年预期总生存率为95%,手术组为79%(P=0.),SABR组有1例而手术组有6例患者死于随访周期内。SABR组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6%,手术组为80%(P=0.54)。SABR组有1例原发灶复发,4例区域淋巴结复发,1例远处转移;手术组有1例区域淋巴结复发及2例远处转移。治疗并发症方面,SABR组有3例出现3度治疗毒性(3例胸痛,2例呼吸困难或咳嗽,1例疲劳及肋骨骨折),手术组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死亡,12例患者出现3度-4度治疗毒性(其中4例呼吸困难,4例胸痛,2例肺部感染)。
研究结果提示,SABR对于可手术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做为手术治疗之外的另一种局部治疗选择。该结果发布后,引起多方讨论,这项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①来源于两个提前关闭的临床试验、样本量小、随访周期短,为什么TheLancetOncology同意发表?实验设计简单明了,目的在于直接比较目前两种主流局部治疗模式对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失败模式及毒性。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模式的改变,对临床医生决策、患者选择以及医保体系均有长远影响。
②两组患者3年生存期有统计学差异,是否可以就此对SABR及手术的治疗结果下结论?由于该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此处的P值差异不足以得到绝对的结论。同时,根据既往的研究结果,I期非小细胞肺癌经过根治性手术后,最初4年的复发危险为6%-10%每人每年,复发几率约为5%-10%,远处转移率约为10%-20%。即使在该研究中,手术组的复发患者的绝对数仍低于SABR组。因此,手术由于对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进行了切除,其局部及区域复发率较SABR低,这是公认的情况。此外,区域淋巴结清扫的结果,尚可以对患者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这也是目前其他方法不能取代的。
然而,手术作为一种开放性、有创性的局部治疗方式,其风险相对无创的SABR必然较高,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手术医师的操作技巧有较高的要求。根据荟萃分析的结果,患者接受微创手术术后30天-90天3度以上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5.4%,而SABR仅为0.7%。该研究的结果也与既往数据相符,SABR有较少的重度并发症发生率。该组患者的生存率能高于手术组,主要来源于较少的术后及围术期死亡率。
③尽可能提高治疗前评估的准确性。对肺癌患者开始治疗之前,详细的评估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目前常常不能得到重视的一个关键步骤。不合适的评估将导致患者进入不恰当的治疗。该研究所有患者都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