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E大家谈王勇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对
在17号下午的发言中我已经阐述了对于新结构经济学,特别是增长理论建模方面的一些个人陋见。现在我将用15分钟的时间,讲讲我对阿罗-德布鲁模型(Arrow-DebreuModel)的粗浅思考。
在17号的报告里面我用了两个例子,都是跟林毅夫老师合作的文章,其中一个是跟林毅夫老师和鞠建东老师在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发表的文章,讲到在处理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什么技术上的难点。主要是因为总体生产函数形式并不是外生给定而是内生变化,而这体现的是潜在产业组成的内生变化,是由要素禀赋结构不断改善和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导致。所以求解动态模型最后变成了求解一个汉密尔顿系统,其状态方程由于总体生产函数形式是内生变化的因而也在内生调整,这也是最大的技术上的难点。
现在我们需要系统地从技术层面上反思,在多大程度上继承阿罗-德布鲁模型(Arrow-DebreuModel),同时在多大程度上这个模型可能对于一些关键问题强调得不够。阿罗-德布鲁模型(Arrow-DebreuModel)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模型和框架,它有几个非常好的性质。首先,我们对于整个经济系统福利的判断是基于阿罗-德布鲁系统,两个福利经济学定理是用来做效率分析的最基础的框架,也是现代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框架。其中有几个关键要素,从最微观的个体出发,家户定义了偏好,企业定义了技术。而且不同个体有不同的约束,同时也有不同的市场结构的潜在假设。比如可以假定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那就是市场经济。如果商品空间是固定的,商品种类不会增加,那么N维的商品空间就对应N个价格,最后形成一系列的分析,无论是宏观和微观都可以在这个框架里,这个是最本质的现代经济学的范式。
后来,在原来阿罗-德布鲁最早的框架里又引入了金钱;引入了动态,所以不同时间点的同一个产品可以看成不同的产品;同时还引入了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发展新结构经济学要与现在框架有所区分,那必须要对现在框架的特征有所把握。事实上,现在的阿罗-德布鲁框架之所以这么强大,是因为它已经做了很多的扩展,包括DSGE也是这个框架。如果一个N维的商品空间仅仅有N-1个价格,那就是一个不完备的市场(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