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总医院开展中国心梗救治日义诊活动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中医院“为群众办实事专家医疗小分队”举办心梗义诊活动。
义诊活动现场
近些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死亡率持续上升,进入冬季,心梗更是进入了发病高峰期。此次义诊活动旨在帮助更多人了解心梗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救治,最终提升心梗救治成功率。
心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董鹏在活动中讲到,将“心梗救治日”定在11月20日,就是希望大家牢记两个“”,一是出现急性胸痛要及时拨打“”,二是明确诊断心梗患者需争取在黄金“”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
活动为近百位患者进行了义诊。医护人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义诊,获得了现场患者与家属的一致认可。董鹏表示,帮助患者构筑起固若金汤的心梗防治战线,是他们不变的初心。
专家提示:警惕!冬季进入心梗高发期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我们经常把心脏比喻为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发生心梗,就像发动机的油路被阻塞了。一方面意味着血管被堵住,发生了闭塞;另一方面意味着堵得时间长,心肌缺血导致了心肌坏死。”董鹏形象解释了“什么是心梗”。
董鹏为患者答疑解惑中
董鹏指出,在各类心血管疾病中,心梗的致死致残率极高。心梗对于心脏的危害就如同汽车遭遇了一次重大车祸,一旦延误救治会导致猝死,还可能引起心肌大面积坏死导致心脏破裂,或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
心梗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不过冬季发病率更高,北方高寒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降温时呈现发病高峰。“所以提醒大家,一旦出现典型胸痛症状,不能缓解,必须及早就诊。”董鹏说,还有些人会出现后背疼、上腹痛及牙疼症状,在爬楼梯、快走、搬运重物等体力活动时加剧,如果上述部位的疼痛表现为剧烈痛感,且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千万不要拖延,要立即就医。
建立健康防线,做好预防远离心梗
在心血管行业工作几十年的董鹏一直致力于医学科普工作,除了每年定期举办讲座义诊,他还撰写科普文章、参加电视台科普节目,并先后被评为“北京健康科普专家”、“百姓健康卫士”。在11月20日当天的活动上,董鹏提醒大众,要从以下一些方面建立健康防线,远离心梗。
控制好血脂。血脂是血液中脂类蛋白质的总称,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其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等有害物质的水平越高,血管内形成粥样斑块的几率越大。这些斑块破裂,可能短时间内堵塞管腔,发生心梗。所以血脂高的人群要及时就医和用药。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应遵循医嘱药物治疗。还要戒烟限酒,少油少盐,坚持适当运动。同时要注意气候变化,北方寒冷地区的人尤其要注意。
最后,董鹏表示,医院都建立了胸痛中心,这对心梗救治有重要意义。老百姓也应该了解这个中心的作用——即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能够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