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心肌梗塞 > 疾病治疗

从所谓疲劳到猝死,漫漫人生路也就这6

“你妈妈呢”?“她好像睡着了”,孩子耷拉着脑袋,用稚嫩的童声回复电话那头传来的粗犷的男声。这是第三天了,孩子的妈妈已经“睡”着的第三天,屋里“灯火通明”,并无“昼夜之分”,屋里弥漫着一股腐烂刺鼻的气味,但是天真的孩子还是依旧吃着他手中的零食。“他已经连续吃了三天的零食了”!

当他被抱起的那一瞬间,嘴里还在反复低语着:“小声点,妈妈睡着了”。她是睡着了,永远的沉睡了。一份鉴定报告揭开了这沉睡的真相——急性心肌梗塞猝死。

“广州一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猝死,警方初步排除他杀”

“春雨医生创始人心梗猝死,“天妒英才”为哪般”?

“34岁天涯副主编北京地铁站猝死,生前曾加班熬夜”

“45岁副主任医师于家中离奇猝死,离世前做了一天的手术”

猝死?一个常年活跃于各大媒体头条的词汇,它究竟是如何夺去一个人的一生?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总是让人防不胜防,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人猝死的新闻接踵而至,对于多数人而言,其病发原因是无法捉摸透彻的,却只能无奈的找了猝死的两个“替死鬼”——过劳与压力。

由于猝死来的如此的突然,随着一个人悄无声息的倒地,也就是如此简单的肢体语言,成为了他与这个世界作出的最后一个道别。人们仔细的思考着这其中的“死亡哲学”,妄图从中摸索出一条线索来,但是最终也只是枉然。看,又有个人倒下了,毫无征兆的倒下了,这种虽说是“家常便饭”的死亡,本该让人们习惯其节奏,怎奈,留在人们心底的只有恐慌!

如今,“猝死”这两个字眼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其出现的频率越发的高涨,你是否想过,你离它有多远?当它悄无声息的接近你的时候,你能提前预知吗?还是如此的“与世长辞”?

其实,导致猝死的原因“丰富多彩”,但是最常见的当属“心源性猝死”!

据《中国心血管病年报告》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为41.8/10万人,每年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就有人因心源性猝死而离世。这些数字告诉我们:“猝死”,七其离我们并不遥远!

心源性猝死,这种猝死为心脏原因引起,以意识的突然性丧失为特征,一般来说,急性症状发作之后1小时之内必死。突发、迅速、无法预测的未知性以及其极高的死亡率大大的降低了此病的抢救成功率。

关于猝死,虽说其事发突然,本“无迹”,但还是“有迹可循”!一般说来,猝死的常见的诱因为以下几个:

1、较为剧烈而持久的劳动,造成过于疲劳的状态;

2、饱餐和过度饮酒、吸烟;

3、精神神经过度兴奋与激动;

4、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者;

5、低钾、低镁血症者;

6、经常使用心律失常的药物者;

从“疲劳”到“猝死”,仅有这6步,你在哪一步?

①轻度疲劳——②身体发沉——③精疲力竭——④身体有恙——⑤疾病缠身——⑥癌变或突然死亡

针对下列14种信号,若有

2~3项目:表示轻度疲劳;

3~4项目:表示中度疲劳;

5~7项目:表示重度疲劳;

注意:若是具备8项以上,你可能身患某种疾病,医院检查,否则你便是下一位应声倒地的“猝死”者,成为我们这些“未亡人”的反面教材。

1、早晨不想起床,勉强起来也是浑身的困乏;

2、工作或是看书之时,注意力难以集中;

3、说话“阴阳怪气”,其实就是有气无力;

4、不愿意与同事交谈,回到家中时常是默不作声;

5、总想伸懒腰、打哈欠、一副睡眼惺忪的神态;

6、懒得爬楼,上楼时绊脚是常事;

7、公共汽车开过来也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不想抢步赶上去;

8、喜欢躺沙发,非要把腿抬高才舒服。

9、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容易发抖;

10、食欲逐渐变差;

11、心悸胸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滋味;

12、经常腹胀、腹泻或是便秘;

13、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情越容易忘掉;

14、不易入睡或是经常早醒,即便是入睡之后也是做梦不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ezrgo.com/jbzl/15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