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之心肌梗死的预后判
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等,是目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年回顾性调查确认自年至年,我国脑血管意外死亡率城市为93.7,农村为.5,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城市为90.7,农村为71.8(以上每10万人口),均居死亡率前三位之内。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兴诊断指标在预计心脑血管病风险方面越来越受到医界重视,这些指标可有效甄别正常人群中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良恶,从而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节省医疗费用负担均有重要意义。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是冠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发生,常直接引起心律失常、休克、猝死等,是临床常见急诊之一。
心梗抢救中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国外有报道显示:若急性心肌梗死后60min内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若心梗后6h后才得到治疗,死亡率上升至约为10%~12%。目前心梗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做诊断依据。其中,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心电图大约有20-30%的病人中也无典型变化,故心肌标志物在心梗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以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ass)为主的非酶蛋白类标志物已经代替传统的心肌酶谱成为心梗诊断的主要标志物。这些心肌蛋白标志物除用于诊断外,在评估心梗预后方面也有极大价值。早年就有国外报道发现心梗后CTn水平与心梗短期和长期死亡率均密切相关。其中心梗后第7天的cTn水平高于1.2ng/ml者在30天内死亡率明显高于低于1.2ng/ml水平者,而心梗后3-4天cTn高于6.9ng/ml的患者在心梗后约一年半的随访期内死亡率也明显高于cTn较低者,并且也与左室射血分数呈呈明显负相关,总体认为cTn水平除诊断价值外,也是心梗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
近年又出现了超敏肌钙蛋白(hs-CTn),不仅对心梗诊断的灵敏性更高,而且在心梗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在冠脉综合征(ACS)中,hs-CTn浓度越高(大于40ng/L)比之较低浓度者(小于5ng/L)其心梗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提高;即使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高hs-cTn水平也提示未来有较高的发生心血管相关死亡的危险性,同研究显示:经过约5年随访,高hs-cTn者发生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高2.09倍,而发生心衰的风险高2.2倍。
-----------------------------------------
更多IVD行业资讯,请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