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十分之一的心肌梗死后低射血分数医保患
尽管临床指南推荐心肌梗死(MI)后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老年患者应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一级预防,但出院后1年内应用ICD一级预防的人数不足十分之一。
在MI后LVED35%的医保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中,累积1年期ICD植入率为8.1%,有CABG手术史、肌钙蛋白水平峰值升高、在医院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和出院后2周内就诊心脏科医生的患者更可能接受ICD。鉴于医保患者人群中包括老年人(平均年龄78岁)以及比纳入一级CID临床试验的患者有更多的并发症,研究者排除了非心律失常死亡高危或更可能从ICD获益的个体。即使排除终末期肾病、有卒中史和肺癌患者,ICD植入率也仅略有增加达11%,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如多中心自动除颤器植入试验II(MADITII)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源性猝死试验(SCD-HeFT)显示,一级预防的ICD植入使低EF患者获益,但植入时机至关重要。因为并非所有试验都显示MI后早期植入装置是有益的。上述研究结果发表于6月23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心律学会临床指南发表声明指出,ICD适应证为因既往MI左室EF35%(等待期至少40天)和NHA主功能2或3级心力衰竭。NYHA功能1级且EF30%的患者也是ICD适应证。这两项建议均属于推荐级别1类和高水平证据(A级水平)。
当前分析包括国家心血管数据(NCDR)急性冠状动脉治疗和介入干预网络注册研究——跟着指南走(ACTIONRegistry-GWTG)的患者。研究者确定了~年医院中的例既往MI且EF35%的患者。与未接受ICD患者相比,接受ICD患者2年死亡率显著降低(校正风险比0.64;95%CI0.53~0.78)。重要的是,2周内看心脏病医生是与患者更可能接受ICD相关的预测因素之一。
明尼阿波利斯心脏研究所RobertHauser博士在一篇社论指出,可能一部分医保患者未接受恰当的ICD治疗“仅仅是因为他们处于不健全医保系统的边缘”。在这样的医保系统,初级保健医生负担过重,无重要工具和必要设备获取临床和诊断信息。此外,MI后40天的等待期在患者和植入设备的电生理医生间形成一个“时空屏障”,打断了持续照护过程。采取性能改进措施,可以实现对所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或NSTEMI)患者严格随访,做出关于ICD一级预防的明智决定,以及确定最佳药物管理。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