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肺癌的医生得了晚期肺癌教科书说他能活
51岁医生患癌记:肺癌确诊后的揪心天
核心提示:徐林友是一名胸外科医生,专治肺癌,年他被查出晚期肺癌合并脑转移,教科书说他还能活天,但3年过去了,他依然存活并且重返工作岗位,他是怎么做到的?
徐林友做了20年的胸外科医生,看了20年的肺癌患者,做了无数台肺癌手术,可他没想到,最后医院的病床上,病因:肺癌。
病理结果显示,徐林友得的是“晚期肺癌伴脑转移”,是肺癌中最难治的腺癌。正常情况下,这一疾病晚期的自然进程仅有天。
医生患了肺癌还是“晚期肺癌伴脑转移”
徐林友的专业是胸外科,年大学毕业就一直在风光医院工作,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肺癌的外科治疗,寒来暑往,无数病人在他的诊室进进出出,有的好了,千恩万谢出门回家,有的粲然一笑,黯然神伤,肺癌有多凶险,他最清楚。
年1月17日中午,徐林友忙完了一上午的手术,简单吃完快餐,准备去4S店取修好的汽车,然而还没走到4S店,突然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他尝试着站稳,却发现全身抽搐、扭曲,仿佛所有力气突然被人抽干,迷迷糊糊中被人推进了CT室。躺在CT机上的他在想,完了,是不是前一阵子做手术太拼命,累垮了?
等他被推回病房时,他开始感觉到气氛有一丝诡异,同事们躲着他,护士不肯多说一句话,要看CT片子也没有,问病情说还在确诊,他很纳闷,几十年的老同事了,搞这些花招干什么,不就是最近太累,晕倒了么?
但他隐约听到了有人在讨论“肺癌”,想一想最近做过的几例肺癌手术,接诊过的几个病人,教科书上肺癌的定义和典型症状也背了一遍,没有咳嗽,没有咳血,没有胸闷胸痛,也没有感冒,说不通,我明明没有这些症状,可他们讨论肺癌干嘛?
黄山市院领导班子的慰问到了,徐林友很是感动,跟院领导挨个亲切的握了握手。院长问徐林友感觉如何,嘱咐他要安心养病,不要太劳累,科室里有其他人担着,“至于治疗嘛,医院,我们已经帮你联系好了姜主任,”领导让他放宽心,要战胜病魔。
徐林友差点没晕过去,开什么玩笑,我是治肺癌的医生啊,怎么会得肺癌?哪有这么开玩笑的。
然而去上海的包车当天夜里就要出发,这进一步验证了他的猜测。他要求看CT、MRI片子,想看看自己的病情到了啥程度,可跟他一起去的同事居然跟他说走得急,忘带了!“怎么可能嘛,大家都是医生,隐瞒病情的花招我玩多少年了,”徐林友觉得,“我心里翻江倒海,可又不能逼着他们问,等着呗。”
医院的第4天,也就是做完支气管穿刺检查的第3天,徐林友估摸着病理结果应该出来了,找护士和医生要,还是没人肯给,医院姜格宁主任和同事们的安慰几乎等同于确诊。估摸着再问他们也不肯说,他叫来了妻子,问到底是非小细胞肺癌,还是腺癌,面对丈夫,妻子含泪说了实话——他猜对了,是腺癌,而且是晚期肺腺癌伴脑转移,晕倒是因为肿块已经压迫到脑组织。
我能不能再活天?
徐林友说,尽管想过各种可能,也在不断给自己打气,但当诊断结果被证实的那一刻,他还是无比的恐惧与绝望。肺癌分非小细胞肺癌和腺癌,腺癌属于比较难治的那一类,存活时间短,生存质量差,自然进程在天左右,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患者确诊后都活不过天,可自己居然还是晚期肺腺癌伴随脑转移,这不开玩笑么?
作为标准治疗程序,医院胸外科主任姜格宁教授建议他进行化疗。
他反问:“肺腺癌晚期伴随脑转移,化疗,你能不能保证我活过天?”
“不能。”都是医生,姜格宁直截了当。
“那我好好考虑一下。”
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徐林友,肺癌除了肺鳞癌转移稍慢,预后稍好外,肺腺癌和其他小细胞肺癌的生存都不理想。想想以前的病例及自己的处境,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想想化疗的副作用,头晕、呕吐、口腔溃疡、食欲下降、腹泻……难道生命的最后天就要这样度过?徐林友想了想,得回家,最后天,一定得好好活,回家。于是,医院呆了不到一个星期,徐林友又回了黄山。
救护车开到一半,徐林友的倔劲儿上来了——我是一名医生,怎么能这么快就回家等死?不行,一定有办法!他开始责怪自己发病时的糊涂,亏得做了这么多年的医生,真得了肺癌居然要放弃治疗。
“我不战胜癌症,它就会消灭我,”肺腺癌的凶险令徐林友有些着急,“首先必须解决掉转移到脑子里的肿瘤,只能选全脑放射治疗,化疗暂不考虑。”
与此同时,姜格宁主任也建议他做一下基金突变检测,如果符合基因分型,还可以服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徐林友心里也清楚,靶向治疗一般是针对年轻的亚裔女性效果比较明显,而他一个大老爷们儿,又吸烟又喝酒,年纪也不小了,通过基因突变检测的几率很小,“权当做不放弃一点希望吧”徐林友说。
载着徐林友的救护车一医院,车门打开,医院领导,同事,同学,一些正在住院的病人,甚至还有以前治疗过的患者和家属,齐刷刷的站在门口等着他回来,徐林友的眼泪哗哗的淌。
他暗暗发誓,这是生病后第一次流泪,也必须是最后一次。
天不负人亦无绝人之路
幸运的是,尽管被确诊为肺癌,但徐林友还没有明显的症状,他立刻开始给自己制定了治疗方案,开始了每周5天的全脑放射治疗,以期尽快清除脑部的转移肿瘤。频繁的放疗让他体力一点点下降,食欲下降、口气溃疡、腹泻等副作用开始显现,每吃一口食物都是钻心的疼,为了积攒体力,他咬着牙强迫自己吃。
希望之光再一次照在了他的身上,年1月24日,姜格宁教授从医院给他发来了好消息,基因突变检测符合靶向治疗的要求,徐林友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治疗进行治疗。
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自年进入中国后,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手术方式后的另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医学界对肺癌的认识仍然非常初级,所有的肺癌治疗方式都大同小异,但随着病理学的进步,肺癌已经被分的越来越细,非小细胞肺癌和腺癌的治疗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徐林友在接到第一份检测报告之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改变他命运的最好机会。
靶向药物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通过与癌症发生、肿瘤生长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点的作用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靶向药物一诞生,就以其极其强大的疗效令病人和家属欣喜万分,但由于使用靶向药物需要严苛的检测指标,只有特定的基因出现突变,才能够使用靶向药物,所以,许许多多的患者和医生并未意识到这种疗法可能的巨大收益,在尚未尝试之前,就已放弃。
但徐林友显然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在听完姜格宁主任的解释之后,他立刻接受了靶向药物。与此同时,尽管放疗的副作用越来越大,平日里身体健壮的徐林友走路都十分困难,佝偻着腰,喘着粗气,但他依然咬牙坚持,每周五天放疗,绝不间断。
效果在坚持中一点点显现,在靶向药物和放疗的双重夹击之下,晚期肺癌退缩了。2个月之后,他的自我感觉越来越好,经过复查,肺部的病灶已经消失,而尚未消失的脑部转移也在一点点缩小,肿瘤正以惊人的速度离开他的身体。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4月1日,这个阔别临床岗位多天的胸外科医生奇恢复了门诊。年的复查现实,他体内的肿瘤肿块已完全消失!
徐林友说,现在的他面对病人,更能理解患者和家属了,也更加耐心,他愿意花上几十分钟,一两个小时去和病人聊天,去安慰,去鼓励,以过来人的经历鼓励患者更加积极、勇敢的面对肿瘤,面对生活的苦难。
用他的话说:“不放弃,就有希望。”
我为什么会得肺癌?
死里逃生之后,徐林友一直在反思,身为一名肺癌专家,为什么自己会得肺癌?
以徐林友所得的肺腺癌为例,发病原因与吸烟、饮酒都没有什么关系,而他所居住的皖南山区空气清新,污染非常轻微,环境因素可以排除。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就是过度的劳累。
徐林友一向拼命,患病的前10个月,一个月经常做20台、30台手术,早上8点上班,晚上12点多回家,一旦遇上病人出现紧急情况,1、2点回家也是家常便饭。等回到家,端着饭碗却毫无胃口,洗漱完毕却又难以入睡,如此巨大的工作压力,恶劣的饮食与睡眠状况,最终摧毁了他的身体。
从上海回来后,徐林友开始反思,无论是病因,还是病人的心理辅导,同时也更加 而对于许许多多担心经济因素放弃治疗的肺癌患者,徐林友觉得,一定不要放弃希望,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获取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如中华慈善总会,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救助项目,各种药物援助、经济援助十分可观,在未尝试之前就放弃,实在非常可惜。家属及亲友,应当更加积极、主动的获取各类援助信息,不抛弃,不放弃,为病人的康复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
徐林友对肺癌患者的三点忠告
1.在患病时,我们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要慌乱,不要绝望,不要病急乱投医;从我的临床及个人经验来看,肿瘤患者中,1/3患者是被疾病吓死的;1/3患者过度治疗,生活质量极差;只有1/3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并接受科学的治疗,而这些患者,大多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生活方式要健康,得病之后我好像变了一个人,饮食以素食为主,天天都去散步,这些习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尽管我所得的肺癌是腺癌,与吸烟无关,但我现在也不吸烟了,建议大家也尽量戒烟、少量饮酒、保证充分的睡眠。
3.现在的人们,工作生活节奏非常快,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医务人员都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