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心肌梗塞 > 疾病症状

为什么女性发生心肌梗塞的机率虽较男性来的

白癜风治疗 http://www.zgbdf.net/m/

核心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根据临床统计,女性发生心肌梗塞的机率虽较男性来的低,但是因为症状不典型,所以,抢救相对较困难。

心肌梗塞“重男轻女”?男女比3:1

近年因为心肌梗塞病逝的人非常多,可发现男性占其中绝大多数,难道心肌梗塞竟也“重男轻女”,专找男性朋友吗?

  男女急性心梗危险因素比较:与男性AMI患者相比,女性AMI患者年龄偏大,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长,非典型症状多见,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高。   女性组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

  年龄及危险因素:女性AMI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大于男性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比例较男性显著增加。女性AMI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大于男性患者,这可能是与雌激素对女性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有关。既往研究显示,女性由于雌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冠脉使其平滑肌松弛,同时还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的浓度以保护心血管系统。绝经期以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之前将会显著下降,以上所述的诸多益处则明显降低,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升高。这也就是女性AMI与年龄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原因。

  临床特征:在胸部疼痛这一典型特征上,女性AMI患者出现的概率较男性患者明显减少,在诊断的过程中发生漏诊的概率相对较高。女性AMI患者胸痛一般表现为腰背部及咽喉部疼痛、胸闷、紧张、头晕、心悸、上腹饱胀,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也有表现为突发晕厥、心律失常等,缺乏心梗的典型症状。即使胸痛发作,考虑到AMI几率少。合并高龄、糖尿病等情况的患者,更易出现无症状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女性病变累及前降支或其他单支病变较男性多。研究表明,女性AMI患者在冠脉病变支数、受累血管等方面均较男性显著加重。女性出现3支病变的比例较男性患者显著增加,女性出现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受累比例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出现次全/完全闭塞的比例较男性患者升高显著;女性患者发生多个部位梗死的比例要较男性患者显著升高。提示:女性患者发生AMI之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更严重、病情更危重。

  女性AMI患者的射血分数较男性患者显著降低,而左室收缩末容积高于男性,这与女性AMI患者出现多部位梗死的比例明显升高,与其冠脉病变程度重有关,女性出现左室内径增大的几率高于男性,可能与老年女性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变范围广泛,合并症多等有关。另外,女性在经济、社会地位、对冠心病的认知等方面均不如男性,在冠心病方面的诊治不积极,故发病至入院时间长,病程久,很多女性AMI就诊时已经出现心室重构。

  严重并发症及预后方面:女性AMI患者发生危急、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概率明显较男性患者升高,这就预示着女性AMI患者在预后方面较男性患者稍差,这可能是由于性别差异而临床表现不同,进而在求治的时间上不同造成的。国外现有资料显示,AMI患者就诊时间与预后有着紧密的联系,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入院进行及时治疗的患者其死亡率较3~6小时后接受治疗的患者显著下降近30%。女性患者由于其发病时临床表现不明显而导致其就诊时间延长,所以,其死亡率较男性患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采用较少的再血管化治疗,是其住院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国内现有资料也显示,女性AMI患者30天病死率高的因素还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FPG、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左心功能不全(Killip分级≥3级)。

女性心肌梗塞症状不典型 情况往往危急

医师表示,在临床统计上,男性发生心肌梗塞的比率确实较女性来的高,约可高出3倍之多。虽然男性出现心肌梗塞远高于女性患者,可是,大多数男性病友在发生心肌梗塞前,往往会出现较典型的胸闷、胸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冒冷汗等典型心肌梗塞症状,较容易提升患者的自我警示,前往就医。

女性在症状上则较不典型,也就是不一定都会出现典型的胸闷、胸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冒冷汗等,所以往往发现有心肌梗塞问题时,不是情况危急,就是抢救困难!但不论男性、女性都应防范心肌梗塞发生的可能,特别是年纪较长的长辈更要小心谨慎。

糖尿病患要当心!心肌梗塞风险高4倍

除了长者外,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3高问题;一般曾因心脏不适,进行心导管手术;有肾脏病、痛风、糖尿病等问题的患者,皆属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族群。其中,有糖尿病体质的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机率更高达一般人的2到4倍,不可不慎。

有迹可寻?莫名胸痛防心肌梗塞上身

至于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有哪些?依据症状不同,可分为“稳定型狭心症”、“不稳定心绞痛”与“心肌梗塞”3大类型。“稳定型狭心症”相对来说较安定,多在患者从事激烈运动、举重物、爬坡时,才会发生症状,且疼痛点主要集中在胸前正中央1个拳头大的位置。大多在停止动作的3-5分钟左右,疼痛感就能达到改善,但若再度进行同等级的活动,症状将会重复发生。

而“不稳定心绞痛”,则发生于从事轻微工作或是运动时就会产生症状、心肌梗塞症状通常持续较久,可达30分钟到数小时,症状可从轻微的胸闷、胸痛,到疼痛感延伸至下巴、左臂都有可能,且往往会伴随冒冷汗的情形发生。

延伸阅读:

如何急救心肌梗塞病人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主要是由心脏冠状动脉堵塞使心肌严重持久缺血,最终引起心肌坏死。急性心梗每年有两个高峰期,即3月至4月和11月至转年1月。春天的气温不稳,忽冷忽热,气压和空气质量也随之改变。当天气由冷变暖时,血压下降,体液神经反馈,加快了心脏的跳动频率,这时需要供血给其他器官,心衰的病人很容易发病。当心梗发作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就地抢救,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不可搀扶病人走动或乱加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家中常备急救药物,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接受正规治疗,以防延误病情。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人们平时要注意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同时,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午间小睡30分钟或1小时,预防心梗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血压及血糖和血脂等。

特别提醒公众,别以为预防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年轻人也需要注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吸烟等都是诱因,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肥胖者更应多加注意。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ezrgo.com/jbzz/11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