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脑卒中预防救治知识
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目前占据城乡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因此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心血管病是国民健康第一位杀手。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速速往下看!、保持情绪开朗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培养豁达、平和的态度,遇事不急不躁,劳逸适度,避免因情绪激动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缺血。2、外出带药保平安冠心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应急药,以及有亲属联系电话及病史简述的标记名片,便于在遇到不测时,他人能更好更快的提供帮助。3、适度运动勿过劳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但不能操之过急。一般出院后休息2至3个月才能开始锻炼,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适为宜,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感到累、胸闷或每分钟脉搏超过0次时,患者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4、定期查“四血”指标所谓“四血”指的是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这四个因素超标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和复发。因而必须重视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原发病的治疗,并应定期复查一次血压、血脂、血糖和血黏度,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5、防止便秘便秘将引发心肌梗死的发生,应多吃蔬菜素食,保持大便通畅。可进行腹部按摩,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已有便秘的要及时服用缓泻剂,保持每至2天排一次大便。6、戒烟限酒心肌梗死后恢复的患者,继续吸烟者再梗死发生率大大增加,可能是不吸烟或吸烟已戒除者的2倍。此外,饮食应坚持低糖、低脂肪的原则。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鸡蛋黄、各种动物内脏等,不要吃得过饱。7、定期复查勿麻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因为护理不当等因素引起再梗死发生死亡的人数占心肌梗死总人数的80%,可见后期的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患者应加强警惕,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和复查。一旦出现心悸、胸闷憋气、出冷汗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不可掉以轻心。
二、了解一下:急性心梗的院内急救
生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缺乏体力活动、膳食不合理以及吸烟等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日趋普遍,随之而来的心血管疾病呈持续快速上升态势。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风险和高医疗费用的第一大慢性疾病。
心肌梗死(即“心梗”)是其中较为严重的疾病,是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通常是由于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血栓堵塞导致的。患者会伴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急性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等综合选择适宜的救治方式,除了积极给予吸氧、镇痛、镇静、抗凝抗血小板、心电监测等基础治疗措施外,急性心梗院内救治主要是尽快进行“再灌注治疗”,即采取办法使已经堵塞的冠状动脉重新开放,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这是挽救生命的最佳办法,主要有三种方法:
()溶拴治疗:是通过静脉滴注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达到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目的。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起病2小时内,费用低于介入治疗,但血管再通率稍低,存在一定的出血危险。
(2)介入疗法:紧急行冠状动脉造影,寻找病变血管,通过球囊扩张或放入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血管恢复畅通,恢复心脏的血流。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胸痛2小时以内的心梗患者,成功率高,发生再次闭塞率低,并发症少,但费用较高。
(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主要原理是使用自身血管(常用的血管为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在主动脉和病变的冠状动脉建立旁路(“桥”),使主动脉内的血液跨过血管狭窄的部位直接灌注到狭窄远端,从而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由此可见,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最重要的是尽早开通血管,时间越早,能挽救的心肌就越多。所以一旦怀疑有心肌梗死的症状,千万不要耽误时间,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呼叫救护车,医院进行诊治。
三、、经常运动可明显减少患脑卒中的几率
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一些老年人有了血管硬化的病理基础,再加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而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的人患脑卒中的几率明显减少:
()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
(2)运动能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3)运动也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可以减缓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
在实践中,以每天快走30分钟为例,脑卒中发生的概率可降低30%。快走是指在2分钟内需走完公里的距离。坚持每天适度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