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其预后仍不尽人意。生物免疫治疗在阻断程序性死亡(PD)信号通路方面的探讨,给NSCLC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3月12日,Science杂志在线公布的研究进一步探究了PD抑制引起NSCLC患者持久、耐受反应的机制,并得出结论:肿瘤存在高突变负荷的患者最有可能从PD-1抑制剂治疗中获益,肺癌基因突变图谱决定了NSCLC的PD-1抑制敏感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解除了T细胞的活性受抑状态,使活化后的T细胞能够进攻和消灭肿瘤细胞。为探究这种治疗效果的基因决定因素,研究者分析了接受pembrolizumab治疗的NSCLC患者的整个外显子序列。pembrolizumab是一种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
在两个独立研究队列中,更高的肿瘤非同义突变负荷与客观缓解率、持续临床获益和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有关。治疗效果也与吸烟相关分子标志物、更高的新抗原负荷和DNA修复通路突变有关;每个因素也与突变负荷相关。在一个反应器中,新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了平行肿瘤进展,这表明抗PD-1治疗加强了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活性。
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美国纽约纪念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MSKCC)胸部肿瘤内科专家MatthewD.Hellmann博士指出,相比于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如pembrolizumab)在肺癌治疗中的持续作用时间更长。抑制免疫检查点通路中相关靶点PD-1的治疗效果已得到证实,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确定最佳治疗患者。“在黑色素瘤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检测了接受pembrolizumab治疗的肺癌患者的基因,试图发现基因影响和预测治疗反应的机制”。
共同第一作者、临床转化医学荣誉主席、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胸部肿瘤科主任和免疫治疗学家NaiyerA.Rizvi博士:“我们假设免疫系统可能因为肿瘤细胞中的DNA损伤程度而日益消耗殆尽。通过检测pembrolizumab治疗患者的肿瘤基因序列,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PD-1抑制剂在那些有最多DNA损伤的肿瘤中所发挥的最强治疗作用。”
该研究中应用的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是一种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近日获批用于黑色素瘤治疗。另一个PD抑制药物nivolumab(Opdivo,百时美施贵宝)基于其给晚期NSCLC患者带来的更好生存获益,于年3月4日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在经铂为基础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转移性鳞性非小细胞肺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于3月9日发布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年第5版)也新增了nivolumab作为鳞状细胞肺癌三线治疗及以后治疗的选项。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