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第一步不是治病nbsp而是治
如今,很多人一旦生了肿瘤,就很着急,最好医院,第二天就开刀,但恰恰不见得需要,以前总认为癌症是随时爆发,不第一时间处理明天说不定就没命了,但这往往导致了我们的不理性选择。
我记得年国际抗癌联盟主编临床指南的时候,讲到肺癌,60%的肺癌患者开了刀以后,回顾性研究有些是不需要的。首先建议先观察一段时间,明确性质以后再追踪思考,然后再评估,因为它是慢性病,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突然爆发的,观察的时间长和短要看不同的情况,这是理性的第一步。
若干因素影响患者生存
有些因素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同时也影响着决策,患者朋友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参考……
1.癌细胞的类型:同样一种癌,比如生在肺里的,癌细胞类型完全不一样,可以是小细胞肺癌,它发展得很快,但它有个特征,比较干脆,若第一时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得好,后面的事情就少了;也可以是肺泡癌,它在体内待个8-10年是没什么问题的,肺泡癌很“傻”,不妨先观察一段时间。明确对手是什么类型的很重要。
2.和癌症分期有关:相对来说分期是影响着治疗,越是晚期治疗越需要综合。《人民日报》去年9月6日介绍了我的一个病人,题目是《我和胰腺癌这六年》,他是晚期的手术做不了,采取了中药治疗,一段时间后正常了,停了一年,胰腺癌转移了,变成四级,又开始重新治疗,现在七年过去了,所以分期不是绝对的。就看你怎么来处理,首先肯定是借助高科技,但同时需要智慧。
3.长的部位:同样的肝癌长在不同部位也不一样,比如腺癌长在胰头部就麻烦了,肺癌如果长在正门中也比较麻烦。
4.治疗方式:适当的化疗是必要的,化疗次数越多后面转移复发率越高,这就是中国人说的“度”恰到好处。
5.和身体的基础状态相关:新增女性肺癌患者是排第二位,同样的肺癌男性治疗效果往往比女性差,因为男性有吸烟的习惯,导致基础状态不良好。
6.自我生活态度和情绪特征:肿瘤患者要特别主张激活他的自我康复能力,但中国很多肿瘤患者是属于灰心丧气型的,以泪洗面,这就麻烦了。所以我对肿瘤患者第一步不是治病,而是治心,先有正确认识,调整过来再积极面对。抗癌最重要的是内在的自愈力。
7.经济状态:我有个肠癌患者八个月用了两百多万元,结果因肝肾功能衰竭走了,这是盲目,钱买不来健康,当然没钱的也麻烦,所以肿瘤康复产生了一个幼稚性现象,有钱的走得快,没钱的又没法治疗。
8.家庭和人际关系:我做过一个调查,两百多个患者,凡是夫妻关系好的,认为家里对我都很好的康复得就很好,这叫社会支持。
9.自我价值取向:如何看待生活与挫折,南浦大桥的建设总指挥朱自豪先生,我非常敬重他,他刚接单的时候确诊为胃癌,现在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后面又造了两座大桥,邵逸夫先生是肠癌,活到了岁,还有宋美龄是乳腺癌活到岁了。昨天门诊的时候碰到一个病人,93岁时发现肠癌,现在岁了,她说了一句话:我要超过宋美龄。她没开刀没化疗,人也很乐观。所以自我价值取向积极乐观非常重要。
通知
11月份何裕民教授太原工作室邀请上海著名肿瘤专家李士吉主任来晋看诊,可以提前预约。
李士吉副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以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肠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与康复,及肿瘤患者体质虚弱调理等有深入研究。(曾作为上海专家医疗队赴云南支边)。现为民生中医肿瘤专家团成员。年门诊量余人,治疗患者超过3万人次。
擅长:
各种肿瘤的中西医诊疗,以中医的方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特别对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癌、肠癌、肝癌等的治疗与康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肠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与康复,及体质虚弱调理、冬令进补、中医膏方等也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