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心肌梗塞 > 疾病预防

Touch临床CT引导下介入性检查及治

肿瘤微创治疗   大多数肿瘤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除传统的放疗和化疗外,肿瘤微创治疗是近些年出现的肿瘤局部治疗方法。CT引导下肿瘤微创治疗是多种技术的总称,其共同特点为CT引导下向肿瘤内部引入特殊的器械,经器械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肿瘤杀灭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方法包括注射化学消融药物、热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这些技术的优点是创伤小,并发症少,定位精确,治疗安全,可单独应用,亦可配合其他全身治疗进行联合应用。我科已经引进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和微波消融两项技术。主要适应症包括:1、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无法手术切除者、发生远处转移者。2、由于高龄、心肺代偿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者。3、拒绝手术治疗者。4、不能耐受或拒绝外放疗、化疗者。5、外放疗、化疗不敏感或失败者。6、术后复发或转移者。7、缓解局部症状的姑息性治疗。1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   又称内放疗、粒子刀,确切地说是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粒子,使粒子按术前计划分布,达到完全或部分杀灭肿瘤的目的。放射性粒子治疗源为I,其放射生物效应较大,而且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明显减少,治疗比提高。   I粒子源是一种微型放射源,它是用浸有I的银棒(0.5mm×3.0mm)密封在直径0.8mm、长4.5mm、壁厚0.05mm的钛管中焊接而成的。它持续低剂量发射出γ射线,半衰期为59.43天。有效放射直径为1.7cm。   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其中第4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第5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I粒子源属第4、5类。因此,这种体内I粒子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I粒子源植入陪护及家属可能会受到附加的照射。因此在I粒子产生照射的有效期内(约天)应注意与病人保持40cm以上的安全距离(距离增加一倍,照射量率则将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儿童及未生育者应尽量少与病人密切接触。   国内可用于粒子植入治疗的肿瘤包括:前列腺癌、颅内肿瘤、肺癌、头颈部肿瘤、胰腺癌、肝癌、肾及肾上腺肿瘤等。大量晚期肿瘤病人,尤其是肝癌、胆囊癌、胰腺癌及中央型肺癌等手术难以根治,放射性I粒子植入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补救治疗方法。病例132岁女性,小细胞癌,行化疗后肿瘤一度缩小,继续化疗肿瘤不再缩小,逐渐长大。粒子植入术前肿瘤最大径3cm×5cm植入后半年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病例2老年女性,肺鳞癌,肺气肿严重,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粒子植入术后第二天,可见肿瘤内粒子分布情况粒子植入术后半年,肿瘤部分缓解,明显缩小2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   肿瘤热消融是针对某一脏器中特定的一个或多个肿瘤病灶,利用热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直接导致病灶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或凝固性坏死的一种治疗技术。在我国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   热消融技术主要包括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冷冻消融术、激光消融术和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各种热消融方法中,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微波消融除具有其他热消融技术的优点外,还具有不受电流传导影响、受碳化及血流灌注影响小、温度上升快、消融范围大等特点。目前进口多极射频理论上最大消融范围在5cm左右。而微波消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进,MHz仪器的单针实际消融范围已稳定在5cm以上,MHz仪器的单针实际消融范围可达8cm。微波在消融同样大小肿瘤的情况下,基本只需要多极射频一半左右时间。微波电极一针穿刺到位,降低了操作难度和手术风险。   微波临床使用范围广,不仅可用于肝癌治疗,还可用于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骨恶性肿瘤、子宫肌瘤等实体瘤的治疗。

?诚意制作?

对外宣传联络办公室

供稿丨放射科葛夕洪刘铁

医院

TIANJINFIRSTCENTERHOSPITAL

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ezrgo.com/jbyf/13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