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影像三基系列
CT基本知识
把具有一定厚度的人体组织划分为数个小单元,称为体素。计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计算方法:直接反投影法、迭代法和解析法),再排成数字矩阵,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并显示在图像显示器上,即构成CT图像。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二维断层图像。矩阵的大小与C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有关。矩阵大,像素就多,相应每个像素就变小,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就高,观察的细节就多。
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1、噪声
噪声是指在均匀物质图像矩阵中像素值的标准偏差。
X线剂量:探测器接受的光子数与图像噪声成反比,射线剂量增加3倍,噪声可降低50%。
像素的大小:像素的大小与噪声成反比。
层厚选择:层厚与噪声成反比,即扫描层厚增加时,其所吸收的有效光子量增多,噪声降低。
图像重建算法:平滑滤波算法的噪声水平最低,高分辨率滤波由于带入大量的高频噪声,故噪声水平就很高。
螺旋CT的螺距与噪声成正比,当螺距增加时,单位体积内,有效光子数目减少,噪声增大。
2、伪影
CT图像上非客观真实的阴影或干扰称为伪影。
设备所致的伪影:
条状伪影:多为探测器D/A转换器故障和线束效应造成的,一种是在骨的边缘产生放射状细条纹。另一种是因为取样率低数据不足造成的。
环状伪影:主要由于探测器至中央计算机信号传递故障,探测器漂移,光谱改变等因素造成。
假皮层灰质伪影:在头部CT图像中,骨脑交界处存在着白雾状影像。主要因偏角辐射引起。因而提高准直系统的精确度可减少此种伪影。
指纹状伪影:一般很少出现,多因球管老化所致。
阶梯伪影:是螺旋CT扫描常见的伪影。
人为因素所致的伪影:
运动伪影:在扫描时,病人自主或不自主的运动造成的,常为音叉状的伪影。
金属及高密度伪影:放射状伪影。
高对比伪影:如胃肠道气液平面的伪影。
3、部分容积效应:每个体素中包含二种以上的不同衰减系数的组织时,该体素CT值取其平均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CT扫描层厚越薄,图像矩阵越大,体素越小,部分容积效应越小,CT图像与实际解剖像差异越小。
4、周围间隙现象:相邻两种不同密度组织,其交界面垂直于同一层面,即同一层厚内垂直方向同时包含这两种组织,在测量CT值时由于相互重叠会造成CT值不正确,同时交界处这两种组织变得模糊不清,这种由于射线衰减吸收差异引起的图像失真和CT值改变,称为周围间隙现象。
5、分辨率:
CT的分辨率分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是判断CT机性能和说明图像质量的两个指标。
空间分辨率,又称为高对比度分辨率,是在高对比度情况下区分相邻最小物体的能力,也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影响空间分辨率的两大因素:CT成像的几何因素和图像重建的算法。几何因素是指焦点的尺寸、探测器孔径的大小、扫描层厚、焦点扫描野中心和探测器距离以及采样距离。焦点的尺寸小、探测器孔径小、扫描层厚、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近,空间分辨率则高。重建算法主要是指图像重建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算法,如软组织算法、高分辨率算法。当需要提高空间分辨率时,就要选择高分辨率重建算法。
密度分辨率又称低对比分辨率,实在是低对比度情况下分辨物体微小密度差别的能力。密度分辨率受扫描层厚、像素噪声、重建算法、光子的数量、物体的大小、物体的对比度和系统MTF的影响,其中像素噪声是主要影响因素。
同时提高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但在X线源总能量不变的条件下,两者相互制约,不可能同时改善空间分辨率与对比度分辨率。
参考文献
方国才,胡岗.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胸部影像征象解读
Golden“S”征:又称反“S”征,为正位胸片上右上肺野完全为大片致密影所替代。该致密影下缘的近侧部向下膨隆、中远部向上凹陷,形成反“S”形的改变。
Golden“S”征是右肺上叶阻塞性肺不张的特异性表现,主要见于中央型肺癌患者中,也可见于肺门淋巴结肿大、原发性纵隔肿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右肺上叶阻塞性肺不张。胸片上,反“S”征的近侧缘膨隆为肺门部肿块压迫水平裂所致;中远侧向上凹陷为远端不张的右肺上叶将水平裂牵拉上移所致。
图片引自:radiopaedia.org
空气新月征:胸片或胸部CT上,肺部结节或实变灶内出现新月形或环形气体密度影。被认为是肺曲菌球较特异的影像学表现。肺部曲菌感染引起肺出血、小动脉栓塞及肺梗死。随着中央坏死区的收缩,边缘坏死区被白细胞吞噬吸收,两者之间逐渐形成新月形的含气间隙。空气新月征的出现代表曲菌感染处于恢复期,一般提示预后较好。
图片均引自:radiopaedia.org
参考文献:
(以)YancuHertzanu,李明华,张佳胤.放射诊断学征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声明:本课程仅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用途。内容主要来自参考文献,在此致谢。
编辑:马焕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