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之音经典案例解读004伊立替康与
拓普基因,精准医疗行业领导者,她制造每一种产品的精神均基于有一天我们自己可能会用得到她。
临床病例患者为47岁男性,行肠镜发现直肠癌,MRI提示前列腺、膀胱、腹膜后淋巴结多发转移,影像分期:T4bN2bM1a
洛氏伐-化疗药物基因检测检测结果用药提示报告解读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FOLFOX(亚叶酸钙、5-FU、奥沙利铂)、FOLFIRI(亚叶酸钙、5-FU、伊立替康)、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和FOLFOXIRI。对患者进行药物基因检测可预测药物疗效和毒副反应,有助于个体化治疗。
伊立替康是晚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化疗药物,部分患者使用可发生严重毒副反应,导致减药或疗程终止。研究发现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介导伊立替康活性产物SN-38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排出,其基因UGT1A1的高度多态性,尤其是*28,*6SNP酶活性降低,可显著增加患者III度以上骨髓抑制和严重腹泻的风险。*28变异型患者宜选用低剂量方案;而*6等位基因携带者也应谨慎用药。年美FDA要求伊立替康在药品标签上加入警示,患者在使用前应先检测是否带有UGT1A1基因突变。上表结果显示患者UGT1A1*6GG基因型,应谨慎使用伊立替康。
与此类似,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是氟尿嘧啶类分解代谢的限速酶,DPD活性高低直接影响药物疗效和毒性。编码基因DPYD*2A导致14号外显子缺失,酶失活后药物蓄积,可引起严重黏膜炎、粒细胞减少症等。美FDA建议使用5-FU及卡培他滨时检测DPYD基因型,中国卫生部也将5-FU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加入临床检验项目目录。该患者DPYD多位点基因型检测均为野生型纯合子,相较于其他基因型5-FU和卡培他滨毒副反应较少。
参考文献
M.Whirl-Carrillo,etal.PharmacogenomicsKnowledgeforPersonalizedMedicineClinicalPharmacologyTherapeutics()92(4):-
BarbarinoJuliaM,etal.PharmGKBsummary:veryimportantpharmacogeneinformationforUGT1A1.Pharmacogeneticsandgenomics..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