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概率请加倍当心澎湃在线
房颤
全名心房颤动
可以称得上是21世纪的
心血管流行病
你的一生
有1/4概率得这种病
所以请加倍当“心”
通过统计学数据分析,我国目前房颤患者人数约有万之多。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会患上房颤。
年6月6日
是第8个“中国房颤日”
房颤有哪些危害?
如何预防?如何治疗?
这些知识点请查收
失控的心跳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孟显达介绍,疫情期间,大部分人居家留守,尤其老年人,长时间缺乏运动和精神压抑会导致睡眠障碍、血压升高或者心律紊乱,还有患有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及卒中患者,加之暴饮暴食,体重暴涨,心脏终将不堪重负从而“闹情绪”。
在众多心脏问题中,心律失常占很大的比重,其中“房颤”更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且危害十分之大。
什么是房颤?
可能很多人对“房颤”感到有点陌生,其实“房颤”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现在房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房颤的总患病率约为0.77%,随着年龄增长,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尤其在目前疫情形势下,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很有可能成为房颤疾病的诱因。
房颤有哪些危害?数据显示,房颤患者的心房率能达到惊人的-次/分(正常情况下为60-次/分),更重要的是,房颤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心脏,其并发症更加凶险难防。房颤会引起脑梗死及其它脏器栓塞,而且由房颤引起的脑梗死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房颤导致心衰,过快心室率诱发急性冠脉事件,房颤可使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倍。
1
降低生活及工作质量
一般房颤患者会有心悸、头晕、气短等症状,心功能比较差的尤其明显,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维持。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有潜在心功能不全者还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2
引起脑梗死及其他血栓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比正常人要高出十几倍,因为房颤时心房收缩能力大大降低,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左心房内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以随血流到达任何部位。其中,最多见的是跑到大脑,堵塞动脉导致脑梗死,从而致残甚至致死。房颤所致的脑梗死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当然,也可以栓塞内脏动脉引起脏器坏死,栓塞眼动脉引起失明,栓塞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栓塞肢体动脉导致截肢等。
3
引起心衰等其他心功能疾病
房颤时心房频率约为-次/分,心室率80-次/分不等。时间长了会出现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致心功能不全;另一方面因心房心室之间收缩的不协调,可致心脏的射血能力降低30%。若原有就存在心功能不全,房颤会使病情明显加重,导致心力衰竭恶化。同时心力衰竭又使心房压力升高及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进心房纤维化,促使了房颤发作,形成了房颤与心衰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4
引起痴呆等脑部疾病
房颤和痴呆也有一定的联系,房颤引起的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
5
直接增加死亡率
在没有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房颤可使死亡率增加1倍。合并心衰时,房颤患者比正常人死亡率男性增加2.2倍,女性增加1.8倍。房颤所致的脑梗死患者,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致残率高达73%;累计复发率6.9%。
房颤如何预防?房颤固然可怕,但是我们可以尽量避而远之,通过生活和医学的合理干预,可以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1
定期查心电图
医院定期行心电图检查,或家中自行佩戴简易心电监测或记录设备等。
2
控制高危因素
主要包括可控性危险因素如肥胖、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糖尿病等。
3
良好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保证睡眠等。
4
积极锻炼身体
一般要选择一些比较平缓的有氧锻炼方式。
5
保持愉悦的心情
心里平衡,戒骄戒躁。
其实房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